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40页 |
| 一、研究缘起 | 第9-12页 |
| (一) 新高考将留给学生更大的“选择权” | 第9-11页 |
| (二) 新高考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联系更密切 | 第11页 |
| (三) 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迷茫 | 第11-12页 |
| 二、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12-14页 |
| (一) 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| 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三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4-19页 |
| (一) 新高考 | 第14-16页 |
| (二) 职业生涯 | 第16-17页 |
| (三) 职业生涯规划 | 第17-18页 |
| (四)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| 第18-19页 |
| 四、文献综述 | 第19-37页 |
| (一) 国外研究概述 | 第19-27页 |
| (二) 国内研究概述 | 第27-37页 |
| 五、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37-38页 |
| 六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(一) 研究内容 | 第38页 |
| (二) 研究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七、研究思路 | 第39-40页 |
| 第二章 中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历程及调研普通高中概况 | 第40-50页 |
| 第一节 中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 | 第40-43页 |
| 一、新中国成立以前 | 第40-41页 |
| 二、新中国成立以后 | 第41-42页 |
| 三、改革开放以后 | 第42-43页 |
| 第二节 所调研的北京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概况 | 第43-50页 |
| 一、所调研的普通高中概况 | 第43-44页 |
| 二、所调研的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情况 | 第44-50页 |
| 第三章 所调研的北京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及原因 | 第50-75页 |
| 第一节 课程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| 第50-60页 |
| 一、课程存在的问题 | 第50-56页 |
| 二、课程问题存在的原因 | 第56-60页 |
| 第二节 师资方面问题及其原因 | 第60-64页 |
| 一、师资方面的问题 | 第60-62页 |
| 二、师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62-64页 |
| 第三节 学校与社会联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64-75页 |
| 一、学校与社会联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65-70页 |
| 二、学校与社会联系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70-75页 |
| 第四章 完善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建议 | 第75-88页 |
| 第一节 课程方面的对策建议 | 第75-79页 |
| 一、建立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 | 第75-77页 |
| 二、建立全要素的课程评价体系 | 第77-78页 |
| 三、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生涯教育 | 第78-79页 |
| 第二节 师资方面的对策建议 | 第79-82页 |
| 一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在职教师的培训 | 第79-80页 |
| 二、加大师资资金投入 | 第80-81页 |
| 三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储备教师的培养 | 第81-82页 |
| 第三节 与社会联系方面的对策建议 | 第82-88页 |
| 一、学校协同社会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 | 第82-83页 |
| 二、学校助力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规章制度 | 第83-85页 |
| 三、学校与社会力量一道支持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| 第85-86页 |
| 四、学校可借助互联网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 | 第86-88页 |
| 结语 | 第88-8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9-95页 |
| 附录 | 第95-10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