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秒脉冲星轮廓变化模拟研究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9页 |
1.1 脉冲星的发现过程 | 第9-10页 |
1.2 被认证为中子星 | 第10-11页 |
1.3 脉冲星的诞生 | 第11页 |
1.4 脉冲星的辐射机制 | 第11-12页 |
1.5 脉冲星辐射束的结构模型 | 第12-14页 |
1.6 脉冲星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| 第14-17页 |
1.7 本文结构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脉冲星轮廓的相关研究 | 第19-27页 |
2.1 表征辐射过程的各种脉冲及性质 | 第19-23页 |
2.2 平均轮廓的一些变化 | 第23-26页 |
2.3 毫秒脉冲星平均轮廓的性质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毫秒脉冲星观测数据的处理 | 第27-29页 |
3.1 观测数据来源 | 第27页 |
3.2 数据的处理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毫秒脉冲星轮廓不稳定性的模拟方法 | 第29-33页 |
4.1 标准轮廓的拟合 | 第29-30页 |
4.2 八个子带宽的轮廓拟合 | 第30-33页 |
第五章 毫秒脉冲星轮廓不稳定性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1页 |
5.1 PSRJ1022+1001的轮廓拟合结果 | 第33-34页 |
5.2 PSRJ1730-2304的轮廓拟合结果 | 第34-36页 |
5.3 统计与分析 | 第36-41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1-43页 |
附录 | 第43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工作情况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