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电影、电视艺术论文--各种电影、电视:按内容分论文--新闻片、纪录片、文献片论文

纪录片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叙事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9-16页
第一章 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创作背景与影响第16-29页
    第一节 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创作背景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陌生化与知识性并存的市场需求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命题作文”下“自选动作”的艺术追求第20-22页
    第二节 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创新与影响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故宫纪实影像的创新:由宫到人的视角转变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文化艺术类纪录片的新高峰:热播与反响第25-29页
第二章 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叙事元素第29-43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我”的形象塑造:“择一事终一生”的文物修复师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数十年如一日”的老一代修复师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张弛有度”的新一代修复师第31-34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故宫”的空间呈现:特殊的工作环境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修复师活动的主场所:文物修复室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修复师活动的次场所:故宫庭院第36-37页
    第三节 “修文物”的仪式建构:传统与现代的接轨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消逝中的传统:待修的文物与文物修复技法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神圣的仪式:独立修复与集体修复第40-43页
第三章 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叙事策略第43-59页
    第一节 平民化的叙事视角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修复师”个人记忆的内聚焦视角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旁观者”客观冷静的外聚焦视角第46-47页
    第二节 凸显修复历程的叙事结构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以“修”为核心的绘圆式结构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时空交叉的板块式结构第49-50页
    第三节 故事化的纪实叙事手法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多线并联的讲述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虚实相生的营造第52-53页
    第四节 朴实化的叙事语言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人与文物的对话:白描技法的视听安排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过去与现在的对话:象征符号的准确运用第57-59页
第四章 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叙事价值第59-66页
    第一节 宏观层面:以小见大实现民族认同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提升文化自信:民族自豪感的觉醒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激活集体认知:民族记忆的传承第61-62页
    第二节 微观层面:关照个性表达匠人精神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个性与共性书写大国工匠魅力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精工细作中现代职业信仰的坚持第64-66页
结语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3页
附录第73-74页
致谢第74-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聊城市社区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
下一篇:常德花鼓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探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