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前言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文献研究 | 第14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-31页 |
第二章 板蓝根有效提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| 第31-61页 |
1 化合物的具体信息 | 第32-37页 |
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| 第37-57页 |
3 实验部分 | 第57-60页 |
3.1 仪器与材料 | 第57-58页 |
3.2 提取与分离 | 第58-59页 |
3.3 提取分离流程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1页 |
第三章 不同产地板蓝根的主成分分析 | 第61-99页 |
第一节 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| 第61-68页 |
1 仪器与试药 | 第61-62页 |
1.1 仪器 | 第61页 |
1.2 试药及试剂 | 第61-62页 |
2 测定方法 | 第62-63页 |
2.1 色谱条件 | 第62页 |
2.2 对照品溶液制备 | 第62页 |
2.3 供试品溶液制备 | 第62页 |
2.4 方法学考察 | 第62-63页 |
2.5 样品测定 | 第63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63-67页 |
4 小结 | 第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8页 |
第二节 核苷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| 第68-80页 |
1 仪器与试药 | 第69页 |
1.1 仪器 | 第69页 |
1.2 试药与试剂 | 第69页 |
2 测定方法 | 第69-72页 |
2.1 色谱条件 | 第69-70页 |
2.2 质谱条件 | 第70-71页 |
2.3 对照品溶液制备 | 第71页 |
2.4 供试品溶液制备 | 第71页 |
2.5 方法学考察 | 第71-72页 |
2.6 样品测定 | 第72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72-76页 |
4 小结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0页 |
第三节 氨基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| 第80-93页 |
1 仪器与试药 | 第80-81页 |
1.1 仪器 | 第80-81页 |
1.2 试药及试剂 | 第81页 |
2 测定方法 | 第81-84页 |
2.1 色谱条件 | 第81-82页 |
2.2 质谱条件 | 第82-83页 |
2.3 对照品溶液制备 | 第83页 |
2.4 供试品溶液制备 | 第83页 |
2.5 方法学考察 | 第83页 |
2.6 样品测定 | 第83-84页 |
2.7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84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84-89页 |
4 小结 | 第89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3页 |
第四节 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| 第93-99页 |
1 仪器与试药 | 第93页 |
1.1 仪器 | 第93页 |
1.2 试药及试剂 | 第93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93-95页 |
2.1 对照品溶液制备 | 第93页 |
2.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| 第93-94页 |
2.3 测定方法 | 第94页 |
2.4 标准曲线的制备 | 第94页 |
2.5 方法学考察 | 第94-95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95-98页 |
4 小结 | 第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99页 |
第四章 吲哚-3-乙腈-6-O-β-D吡喃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| 第99-108页 |
1 仪器与试药 | 第99-100页 |
1.1 仪器 | 第99-100页 |
1.2 试药及试剂 | 第100页 |
1.3 实验动物 | 第100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100-103页 |
2.1 色谱条件 | 第100页 |
2.2 质谱条件 | 第100页 |
2.3 血浆样品预处理 | 第100页 |
2.4 工作曲线的制备 | 第100页 |
2.5 方法学考察 | 第100-102页 |
2.6 血浆样品采集与处理 | 第102-103页 |
2.7 吲哚-3-乙腈-6-O-β-D-吡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计算 | 第103页 |
3 结果和讨论 | 第103-106页 |
4 小结 | 第106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08页 |
结语 | 第108-11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110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-112页 |
附图 | 第112-1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