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主要符号注释表 | 第19-2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21-33页 |
1.1 萜类化合物概述 | 第21-22页 |
1.1.1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作用 | 第21页 |
1.1.2 茶树萜类化合物的合成途径 | 第21-22页 |
1.2 挥发性萜类物质与茶叶香气品质 | 第22-23页 |
1.2.1 倍半萜橙花叔醇与茶叶香气品质 | 第22-23页 |
1.2.2 单萜香叶醇与茶叶香气品质 | 第23页 |
1.3 茶树萜类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23-24页 |
1.4 Nudix水解酶与香叶醇 | 第24-25页 |
1.5 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 | 第25-26页 |
1.6 miRNA与茶树挥发性萜类化合物 | 第26-30页 |
1.6.1 茶树miRNA的研究进展 | 第26-27页 |
1.6.2 miR167及其靶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27-30页 |
1.7 逆境胁迫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1.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32-33页 |
第二章 茶树香气的测定 | 第33-40页 |
2.1 引言 | 第33页 |
2.2 材料和方法 | 第33-35页 |
2.2.1 实验材料 | 第33-34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34页 |
2.2.3 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收集和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2.4 统计学分析 | 第35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39页 |
2.4 讨论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茶树倍半萜橙花叔醇合成酶基因功能研究 | 第40-59页 |
3.1 引言 | 第40页 |
3.2 材料和方法 | 第40-46页 |
3.2.1 实验材料和药品 | 第40-41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41-42页 |
3.2.3 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| 第42页 |
3.2.4 DNA提取 | 第42-43页 |
3.2.5 RNA提取和cDNA合成 | 第43页 |
3.2.6 基因定量分析 | 第43页 |
3.2.7 原核表达与蛋白的纯化 | 第43页 |
3.2.8 酶促反应产物的检测 | 第43-44页 |
3.2.9 过表达转基因植物的获得和分析 | 第44页 |
3.2.10 亚细胞定位 | 第44-45页 |
3.2.11 茶树和转基因拟南芥中橙花叔醇的测定 | 第45-46页 |
3.2.12 激素处理 | 第46页 |
3.2.13 统计学分析 | 第46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6页 |
3.3.1 茶树橙花叔醇合成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3.2 茶树橙花叔醇合成酶基因酶学性质 | 第48-49页 |
3.3.3 茶树橙花叔醇合成酶基因在植物中的功能分析 | 第49-51页 |
3.3.4 茶树橙花叔醇合成酶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| 第51-52页 |
3.3.5 茶树橙花叔醇合成酶基因的时空表达和产物释放关系 | 第52-55页 |
3.3.6 激素诱导茶树橙花叔醇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| 第55-56页 |
3.4 讨论 | 第56-59页 |
第四章 茶树Nudix水解酶基因功能研究 | 第59-71页 |
4.1 引言 | 第59页 |
4.2 材料和方法 | 第59-63页 |
4.2.1 实验材料 | 第59-60页 |
4.2.2 实验仪器 | 第60页 |
4.2.3 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| 第60-61页 |
4.2.4 DNA提取 | 第61页 |
4.2.5 RNA提取和cDNA合成 | 第61页 |
4.2.6 基因定量分析 | 第61页 |
4.2.7 原核表达与蛋白的纯化 | 第61-62页 |
4.2.8 酶促反应产物的检测 | 第62页 |
4.2.9 亚细胞定位 | 第62页 |
4.2.10 茶树中香叶醇的测定 | 第62-63页 |
4.2.11 统计学分析 | 第63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63-69页 |
4.3.1 茶树Nudix水解酶基因CsNUDX1的克隆 | 第63-64页 |
4.3.2 茶树Nudix水解酶CsNUDX1的酶学性质 | 第64-66页 |
4.3.3 茶树Nudix水解酶CsNUDX1的亚细胞定位 | 第66-67页 |
4.3.4 茶树Nudix水解酶基因CsNUDX1的时空表达和产物释放关系 | 第67-69页 |
4.4 讨论 | 第69-71页 |
第五章 茶树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功能研究 | 第71-79页 |
5.1 引言 | 第71页 |
5.2 材料和方法 | 第71-74页 |
5.2.1 实验材料 | 第71页 |
5.2.2 实验仪器 | 第71-72页 |
5.2.3 基因克隆 | 第72-73页 |
5.2.4 DNA提取 | 第73页 |
5.2.5 RNA提取和cDNA合成 | 第73页 |
5.2.6 基因定量分析 | 第73页 |
5.2.7 原核表达与蛋白的纯化 | 第73页 |
5.2.8 酶促反应产物的检测 | 第73-74页 |
5.2.9 亚细胞定位 | 第74页 |
5.2.10 过表达植株的获得 | 第74页 |
5.2.11 统计学分析 | 第74页 |
5.3 结果与分析 | 第74-78页 |
5.3.1 茶树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CsFPS的基因克隆和酶学性质 | 第74-76页 |
5.3.2 茶树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CsFPS的亚细胞定位 | 第76-77页 |
5.3.3 茶树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在烟草中过表达 | 第77-78页 |
5.4 讨论 | 第78-79页 |
第六章 茶树miR167对萜类合成酶的调控作用 | 第79-90页 |
6.1 引言 | 第79页 |
6.2 材料和方法 | 第79-82页 |
6.2.1 实验材料 | 第79页 |
6.2.2 实验仪器 | 第79-80页 |
6.2.3 miR167的克隆和MIM167的构建 | 第80页 |
6.2.4 SmallRNA和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 | 第80-81页 |
6.2.5 miR167成熟序列及其靶基因的定量分析 | 第81-82页 |
6.2.6 asODN方法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| 第82页 |
6.2.7 MeJA处理 | 第82页 |
6.2.8 统计学分析 | 第82页 |
6.3 结果与分析 | 第82-88页 |
6.3.1 茶树中miR167及其靶基因CsARF6和CsARF8的表达 | 第82-84页 |
6.3.2 茶树中miR167及其靶基因CsARF6和CsARF8的关系 | 第84-85页 |
6.3.3 MIM167转基因植株抑制miR167的表达 | 第85-87页 |
6.3.4 MeJA诱导miR167的表达 | 第87-88页 |
6.4 讨论 | 第88-90页 |
结论 | 第90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11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13-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