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33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硅烷与不饱和烃的自由基反应 | 第13-19页 |
1.2.1 基于自由基策略的硅烷与不饱和烃的硅基化反应 | 第13-16页 |
1.2.2 基于自由基策略的硅烷与不饱和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 | 第16-19页 |
1.3 铑催化1-磺酰基-1,2,3-三氮唑合成氮杂环化合物的反应 | 第19-31页 |
1.3.1 铑催化1,2,3-三氮唑分子间反应合成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 | 第19-27页 |
1.3.2 铑催化1,2,3-三氮唑分子内反应合成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 | 第27-31页 |
1.4 本课题选择的意义和内容 | 第31-33页 |
第2章 铁催化氧化烯烃与硅烷及亲核试剂的1,2-双官能团化反应研究 | 第33-54页 |
2.1 引言 | 第33-34页 |
2.2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52页 |
2.2.1 反应条件优化 | 第34-36页 |
2.2.2 底物范围研究 | 第36-51页 |
2.2.3 反应机理研究 | 第51-5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3章 铜催化氧化1,7-烯炔与硅烷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 | 第54-69页 |
3.1 引言 | 第54-57页 |
3.1.1 贵重过渡金属催化硅基C(sp~3)-H键活化的环化反应 | 第54-55页 |
3.1.2 基于C(sp~3)-H键官能团化的1,n-烯炔环化反应 | 第55-57页 |
3.2 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7页 |
3.2.1 反应条件优化 | 第57-58页 |
3.2.2 底物范围研究 | 第58-66页 |
3.2.3 反应机理研究 | 第66-6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4章 铑催化4-芳基-1-磺酰基-1,2,3-三氮唑与炔烃[3+2]/[5+2]环化反应的研究 | 第69-85页 |
4.1 引言 | 第69-73页 |
4.1.1 铑催化1-磺酰基-1,2,3-三氮唑与芳环的环化反应 | 第70-71页 |
4.1.2 铑(III)催化炔烃的[3+2]或[5+2]环化反应 | 第71-73页 |
4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73-84页 |
4.2.1 反应条件优化 | 第73-74页 |
4.2.2 底物范围研究 | 第74-82页 |
4.2.3 反应机理研究 | 第82-84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5章 银催化4-(2-(乙炔基)芳基)-1-磺酰基-1,2,3-三氮唑环化反应的研究 | 第85-96页 |
5.1 引言 | 第85-87页 |
5.2 结果与讨论 | 第87-94页 |
5.2.1 反应条件优化 | 第87-88页 |
5.2.2 底物范围研究 | 第88-93页 |
5.2.3 反应机理研究 | 第93-94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第6章 实验部分及反应产物表征 | 第96-158页 |
6.1 实验通则 | 第96页 |
6.2 铁催化氧化烯烃与硅烷及亲核试剂的1,2-双官能团化反应实验操作及产物表征 | 第96-118页 |
6.2.1 实验操作 | 第96页 |
6.2.2 产物表征 | 第96-118页 |
6.3 铜催化氧化1,7-烯炔与硅烷串联环化反应的实验操作及产物表征 | 第118-134页 |
6.3.1 实验操作 | 第118页 |
6.3.2 产物表征 | 第118-134页 |
6.4 铑催化4-芳基-1-磺酰基-1,2,3-三氮唑与炔烃[3+2]/[5+2]环化反应的实验操作及产物表征 | 第134-149页 |
6.4.1 实验操作 | 第134-135页 |
6.4.2 产物表征 | 第135-149页 |
6.5 银催化4-(2-(乙炔基)芳基)-1-磺酰基-1,2,3-三氮唑环化反应的实验操作及产物表征 | 第149-158页 |
6.5.1 实验操作 | 第149-150页 |
6.5.2 产物表征 | 第150-158页 |
结论 | 第158-1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0-175页 |
附录A 专业术语缩写对照表 | 第175-176页 |
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76-178页 |
致谢 | 第1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