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北地区不同地下水位下的土壤水盐运移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土壤水盐运移理论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土壤水盐运移试验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3 土壤水盐运移数学模型的发展 | 第12-14页 |
1.2.4 水盐运移模型计算方法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实验区概括 | 第19-23页 |
2.1 监测区概括 | 第19页 |
2.2 气象及水文 | 第19-20页 |
2.3 土壤概况 | 第20-21页 |
2.4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1-22页 |
2.4.1 地下水位 | 第21-22页 |
2.4.2 地质结构 | 第2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参数测定及拟合方法 | 第23-36页 |
3.1 容重测定 | 第23页 |
3.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| 第23-28页 |
3.2.1 实验仪器及原理 | 第23-24页 |
3.2.2 试验方案 | 第24-25页 |
3.2.3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 | 第25-28页 |
3.3 非饱和土壤水扩散度D(θ)的测定 | 第28-32页 |
3.3.1 测定原理 | 第28-29页 |
3.3.2 实验装置 | 第29页 |
3.3.3 实验步骤 | 第29-30页 |
3.3.4 数据拟合处理 | 第30-32页 |
3.3.5 水力扩散度计算框图 | 第32页 |
3.4 非饱和土壤溶质运移参数 | 第32-34页 |
3.4.1 确定水动力弥散系数原理 | 第33-34页 |
3.4.2 实验过程及拟合情况 | 第3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室内一维模型实验及水盐运移数值模拟 | 第36-47页 |
4.1 室内实验设计 | 第36-39页 |
4.1.1 土壤水动力参数测定系统 | 第36页 |
4.1.2 系统装置及原理 | 第36-37页 |
4.1.3 模型土柱的设计 | 第37页 |
4.1.4 实验数据 | 第37-39页 |
4.2 模型方程建立及处理 | 第39-41页 |
4.2.2 扩散项格式对比 | 第40-41页 |
4.3 非饱和土壤水分运移模型及数值模拟 | 第41-45页 |
4.3.1 方程的离散化处理 | 第41-43页 |
4.3.2 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处理及模型求解 | 第43-44页 |
4.3.3 数值模型的检验 | 第44-45页 |
4.4 非饱和土壤盐分运移模型及数值模拟 | 第45-46页 |
4.4.1 土壤盐分运移的数学模型 | 第45页 |
4.4.2 边界条件处理 | 第45-46页 |
4.4.3 模型检验 | 第4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大田实验及二维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| 第47-62页 |
5.1 典型区的布置、材料及实验方案 | 第47页 |
5.2 实验区的水盐变化情况 | 第47-54页 |
5.3 二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| 第54-61页 |
5.3.1 水分运动方程数学模型 | 第54页 |
5.3.2 盐分运动方程数学模型 | 第54-55页 |
5.3.3 数值模拟部分 | 第55-6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6.1 结论 | 第62-63页 |
6.2 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附录 | 第68-78页 |
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