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7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7-12页 |
1.2.1 压砂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| 第7-10页 |
1.2.2 岩石元素风化淋溶的环境效应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3 岩石元素风化淋溶行为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2.4 岩石风化程度的评判研究 | 第12页 |
1.3 研究目标、内容、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、技术路线 | 第12-15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1.3.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3页 |
1.3.4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| 第15-22页 |
2.1 试验材料的选择 | 第15页 |
2.2 试验条件的确定 | 第15-18页 |
2.2.1 仿真模拟试验的实验条件确定 | 第15-17页 |
2.2.2 冻融和干湿试验条件的确定 | 第17-18页 |
2.3 模拟试验装置的组建 | 第18-19页 |
2.3.1 淋溶模拟试验装置组建 | 第18-19页 |
2.3.2 冻融模拟试验装置的组建 | 第19页 |
2.4 模拟试验过程的实施 | 第19-20页 |
2.4.1 压砂砾石淋溶模拟试验过程的实施 | 第19页 |
2.4.2 压砂砾石冻融模拟实验过程的实施 | 第19-20页 |
2.5 观测项目及方法 | 第20-22页 |
2.5.1 砾石样品结合水检测 | 第20页 |
2.5.2 砾石淋溶液元素检测 | 第20-21页 |
2.5.3 溶液电导率检测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不同补水量条件下压砂砾石元素淋溶规律分析 | 第22-43页 |
3.1 两种压砂砾石及其淋溶元素组成分析 | 第22-27页 |
3.1.1 压砂砾石风化程度分析 | 第22-23页 |
3.1.2 压砂砾石元素组成及含量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1.3 淋溶元素组成分析 | 第24-27页 |
3.1.4 元素淋溶量聚类分析 | 第27页 |
3.2 年内四季压砂砾石矿质元素淋溶规律分析 | 第27-36页 |
3.2.1 年内各类型元素淋溶量变化趋势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2.2 年内各类元素淋溶百分比变化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2.3 年内淋溶CA/NA和K/NA变化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3 不同补水条件下压砂砾石矿质元素淋溶规律分析 | 第36-41页 |
3.3.1 元素释放量与补水量关系分析 | 第36-39页 |
3.3.2 淋溶元素百分比与补水量关系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3.3 不同补水条件下砾石淋溶液CA/NA和K/NA变化分析 | 第4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冻融和干湿交替过程中压砂砾石元素释放规律研究 | 第43-51页 |
4.1 压砂砾石元素组成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1.1 压砂砾石元素组成分析 | 第43页 |
4.1.2 释放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1.3 释放元素聚类分析 | 第45页 |
4.1.4 压砂砾石溶液EC变化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2 不同处理压砂砾石溶液元素组成及释放量变化分析 | 第46-50页 |
4.2.1 元素释放量变化分析 | 第46-49页 |
4.2.2 元素释放组成变化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2.3 砾石溶液CA/NA和K/NA变化分析 | 第50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51-53页 |
5.1 结论 | 第51-52页 |
5.2 展望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