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基础理论论文--内经论文

基于天人合一观的《内经》天文律历思想应用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.引言第9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概念问题第9-12页
    1.2 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4 课题选用的研究方法第14-16页
2.上篇:《内经》理论发生的天文律历背景第16-50页
    2.1 仰观俯察:天文思想第1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太虚寥廓天地圆方:宇宙结构论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子午为经卯酉为纬:天球坐标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璇玑玉衡斗建定纪:北斗星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月舍诸宿四象分野:二十八宿、四象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日月五星七曜周旋第25-30页
    2.2 四时晷影:历法思想第30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时令月令依时寄政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子甲相合命曰岁立:甲子历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六六之节以成一岁:太阳历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岁实朔策积余置闰:阴阳合历第37-39页
    2.3 太乙九宫:星占思想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太乙游辰九宫演式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四时八节占候岁风第42-44页
    2.4 候气律吕:音律思想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黄钟立元三分损益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律管吹灰候气定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天景地响律历一体第47-50页
3.中篇:《内经》理论发生的天文律历要素第50-90页
    3.1 阴阳五行候道始生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四时寒暑曰阴曰阳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天有五星以序五行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地有五季以立五行第54-55页
    3.2 营卫运行五十大会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营卫偕行上应天周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卫气独行日经诸舍第57-60页
    3.3 脏气法时天地五六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五六之道数之常也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四时五行时脏相应第61-64页
    3.4 经络腧穴日月相参第64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天六地五十一脉生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经脉十二应十二月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腧穴取象以应天数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腧穴命名上应天官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经水所注命曰四海第69-71页
    3.5 五运六气天元正纪第71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五气经天十干统运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周天纪地五六相合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五音建运太少相生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太过不及上应五星第77-78页
    3.6 八风八脏两虚相得第78-82页
    3.7 五音相生以应天数第82-84页
    3.8 法天则地合以天光第84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8.1 九针焉生取法天数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8.2 因天之序依时取穴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3.8.3 寒温补泻必参日月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3.8.4 身应九野太一天忌第88-90页
4.下篇:天文律历对《内经》方法论的影响第90-97页
    4.1 感而应之的哲学观念第90-93页
    4.2 取象运数的思维方式第93-95页
    4.3 推而类之的逻辑方法第95-97页
5.结论:天人合一观与《内经》理论的构建第97-100页
    5.1 天人同象:《内经》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第98页
    5.2 天人同构:《内经》理论体系构建的框架第98-99页
    5.3 天人同道:《内经》理论体系构建的理据第99-100页
参考文献第100-107页
致谢第107-108页
文献综述第108-11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12-114页
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第114-115页

论文共11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通法”思想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俞根初“以六经钤百病”学术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