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论文--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--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

毛泽东国情研究方法及其现实意义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问题的提出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的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创新之处第14-15页
第二章 毛泽东国情研究方法的形成依据第15-22页
    2.1 毛泽东国情研究方法形成的背景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西方思想的传入和革命潮流的兴起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17-18页
    2.2 毛泽东国情研究方法形成的原因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优秀的个人品质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改造中国的崇高志向第20-22页
第三章 毛泽东国情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第22-31页
    3.1 实事求是的原则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理论联系实际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26页
    3.2 服务人民的原则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第27-28页
    3.3 解决问题的原则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解决问题的主观愿望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民族解放的客观需求第30-31页
第四章 毛泽东国情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第31-48页
    4.1 调查研究的方法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青年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初步尝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向社会做调查,反对本本主义第34-35页
    4.2 阶级分析的方法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以生产资料占有为主要划分依据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以政治态度为阶级划分重要因素第37-39页
    4.3 矛盾分析的方法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矛盾法则是辩证法的核心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考虑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42-43页
    4.4 历史分析的方法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以人为本:历史分析的根本出发点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古为今用:历史与现实情况的结合第44-45页
    4.5 群众工作的方法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一切为了群众,一切依靠群众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第46-48页
第五章 毛泽东国情研究方法的现实意义第48-57页
    5.1 毛泽东国情研究方法的理论意义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为研究国情提供科学的依据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51-52页
    5.2 毛泽东国情研究方法的实践意义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对认识当代中国国情的实践意义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意义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现实意义第55-57页
结语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机器切割条石砌体灰缝抗剪性能试验研究
下一篇:美国资产价格财富效应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