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主要符号及缩略语 | 第17-1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8-33页 |
1.1 课题来源、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8-21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18页 |
1.1.2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8-21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21-31页 |
1.2.1 可靠性与加速寿命试验 | 第21-24页 |
1.2.2 不精确概率理论在可靠性中的应用 | 第24-26页 |
1.2.3 生存分析在可靠性中的应用 | 第26-28页 |
1.2.4 无失效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1.2.5 综述总结与问题提出 | 第29-31页 |
1.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31-33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1-32页 |
1.3.2 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32-33页 |
第二章 基于加速寿命试验的高速叶轮可靠性建模与寿命评估 | 第33-50页 |
2.1 引言 | 第33页 |
2.2 加速寿命试验逆幂率模型 | 第33-36页 |
2.2.1 加速寿命试验模型分类 | 第33-35页 |
2.2.2 逆幂率模型 | 第35-36页 |
2.3 威布尔分布的加速寿命试验模型 | 第36-40页 |
2.3.1 可靠度和失效率 | 第36-37页 |
2.3.2 威布尔分布模型 | 第37-40页 |
2.4 高速叶轮的加速寿命试验 | 第40-45页 |
2.4.1 加速寿命试验的类型 | 第40-42页 |
2.4.2 高加速寿命试验 | 第42-43页 |
2.4.3 高速叶轮的寿命评估方法 | 第43-45页 |
2.5 算例分析 | 第45-48页 |
2.6 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三章 基于不精确概率的加速寿命试验非参数预测推断方法 | 第50-79页 |
3.1 引言 | 第50页 |
3.2 模型假设 | 第50-52页 |
3.3 非参数预测推断方法 | 第52-54页 |
3.3.1 A(n)假设 | 第52-53页 |
3.3.2 非参数预测推断方法 | 第53-54页 |
3.4 非参数预测推断方法在可靠性中的应用 | 第54-59页 |
3.4.1 右删失数据的非参数预测推断方法 | 第54-55页 |
3.4.2 生存函数的非参数预测推断方法 | 第55-58页 |
3.4.3 比较两组数据的非参数预测推断方法 | 第58-59页 |
3.5 加速寿命模型的非参数预测推断方法 | 第59-65页 |
3.5.1 加速寿命试验的逆幂-威布尔模型 | 第59-63页 |
3.5.2 模型参数的不精确性 | 第63-65页 |
3.6 算例分析 | 第65-78页 |
3.6.1 模拟分析 | 第65-73页 |
3.6.2 模型错误设定分析 | 第73-76页 |
3.6.3 实例分析 | 第76-78页 |
3.7 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四章 基于对数秩检验电控模块加速寿命试验可靠性生存分析 | 第79-106页 |
4.1 引言 | 第79页 |
4.2 生存分析与可靠性 | 第79-87页 |
4.2.1 生存分析在可靠性中的应用 | 第79-81页 |
4.2.2 观测数据的类型 | 第81-82页 |
4.2.3 生存函数 | 第82-87页 |
4.3 比较生存函数的非参数方法 | 第87-99页 |
4.3.1 比较两个生存函数的统计检验方法 | 第87-94页 |
4.3.2 非参数预测推断方法的对数秩检验 | 第94-99页 |
4.4 算例分析 | 第99-105页 |
4.4.1 模拟分析 | 第99-103页 |
4.4.2 实例分析 | 第103-105页 |
4.5 小结 | 第105-106页 |
第五章 基于无失效数据E-BAYES估计方法的发射装置可靠性分析 | 第106-124页 |
5.1 引言 | 第106-107页 |
5.2 指数分布的E-Bayes估计 | 第107-116页 |
5.2.1 失效率服从指数分布的E-Bayes估计 | 第107页 |
5.2.2 无失效数据的假设 | 第107-108页 |
5.2.3 指数分布无失效数据的E-Bayes模型 | 第108-111页 |
5.2.4 算例分析 | 第111-116页 |
5.3 二项分布的E-Bayes估计 | 第116-123页 |
5.3.1 成败型无失效数据的等效失效理论 | 第116-117页 |
5.3.2 环境因子的数据融合 | 第117-118页 |
5.3.3 成败型数据可靠性的E-Bayes估计 | 第118-120页 |
5.3.4 算例分析 | 第120-123页 |
5.4 小结 | 第123-12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24-127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124-125页 |
6.2 后续工作展望 | 第125-127页 |
致谢 | 第127-1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8-139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| 第139-1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