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5-27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5-2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5-1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| 第20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20页 |
1.2.2 研究框架图 | 第20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20-2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3.2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1-24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24-25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文献述评 | 第27-49页 |
2.1 产业竞争力相关研究 | 第27-36页 |
2.1.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| 第27-28页 |
2.1.2 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1.3 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| 第30-33页 |
2.1.4 产业竞争力的测度及评价方法 | 第33-35页 |
2.1.5 研究评论 | 第35-36页 |
2.2 核心竞争力相关研究 | 第36-44页 |
2.2.1 核心竞争力内涵 | 第36-39页 |
2.2.2 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| 第39页 |
2.2.3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 | 第39-40页 |
2.2.4 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| 第40-43页 |
2.2.5 研究评论 | 第43-44页 |
2.3 竞争力与价值链相关研究 | 第44-47页 |
2.3.1 国外关于竞争力与价值链的研究 | 第44-45页 |
2.3.2 国内关于竞争力与价值链的研究 | 第45-46页 |
2.3.3 研究评论 | 第46-47页 |
2.4 核心竞争力与产业链相关研究 | 第47-49页 |
2.4.1 产业链理论的分析工具 | 第47页 |
2.4.2 产业链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| 第47-48页 |
2.4.3 研究评论 | 第48-49页 |
第三章 价值链、产业链与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框架 | 第49-63页 |
3.1 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理论分析 | 第49-51页 |
3.1.1 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原因 | 第49-50页 |
3.1.2 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阶段分析 | 第50-51页 |
3.2 价值链与核心竞争力 | 第51-55页 |
3.2.1 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组织模式 | 第51-53页 |
3.2.2 装备制造业价值链治理模式与核心竞争力 | 第53-54页 |
3.2.3 全球竞争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链定位的作用 | 第54页 |
3.2.4 价值链定位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| 第54-55页 |
3.3 产业链与核心竞争力 | 第55-59页 |
3.3.1 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形成的内外机制 | 第55-57页 |
3.3.2 产业链的划分 | 第57页 |
3.3.3 产业链互动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| 第57-59页 |
3.4 价值链、产业链与核心竞争力 | 第59-61页 |
3.5 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四章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演化和发展趋势 | 第63-81页 |
4.1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| 第63-65页 |
4.2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| 第65-77页 |
4.2.1 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发展现状 | 第66-72页 |
4.2.2 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现状 | 第72-75页 |
4.2.3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现状 | 第75-77页 |
4.3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| 第77-81页 |
4.3.1 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| 第77-78页 |
4.3.2 高端装备重点发展 | 第78页 |
4.3.3 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| 第78-79页 |
4.3.4 强调核心基础零部件 | 第79页 |
4.3.5 提倡绿色化装备制造 | 第79-81页 |
第五章 我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| 第81-98页 |
5.1 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识别基础 | 第81-85页 |
5.1.1 识别标准 | 第81-83页 |
5.1.2 识别方法 | 第83-85页 |
5.2 装备制造业价值链 | 第85-90页 |
5.2.1 基本价值链 | 第85-89页 |
5.2.2 纵向价值链 | 第89-90页 |
5.3 装备制造业全球生产网络以及我国治理模式 | 第90-93页 |
5.3.1 装备制造业全球生产网络 | 第90-91页 |
5.3.2 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治理模式 | 第91-93页 |
5.4 我国装备制造业价值网络体系 | 第93-94页 |
5.4.1 与品牌领导厂商之间的关系 | 第93页 |
5.4.2 与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 | 第93-94页 |
5.4.3 与集群内同类企业之间的关系 | 第94页 |
5.4.4 与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 | 第94页 |
5.5 我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| 第94-98页 |
5.5.1 价值网模型与核心能力 | 第94-95页 |
5.5.2 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| 第95-98页 |
第六章 价值链定位对核心竞争力的效应分析 | 第98-115页 |
6.1 研究理论与问题假设 | 第98-100页 |
6.2 核心竞争力与全球价值链定位测度 | 第100-106页 |
6.2.1 核心竞争力测度 | 第100-104页 |
6.2.2 价值链的定位测度 | 第104-106页 |
6.3 计量模型与构建 | 第106-111页 |
6.3.1 模型设定 | 第106-107页 |
6.3.2 变量与数据说明 | 第107-111页 |
6.4 全球价值链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关系实证分析 | 第111-114页 |
6.4.1 单位根检验 | 第111页 |
6.4.2 变量与核心竞争力关系估计 | 第111-113页 |
6.4.3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113-114页 |
6.5 小结 | 第114-115页 |
第七章 产业链互动对核心竞争力效应分析 | 第115-124页 |
7.1 研究理论与问题假设 | 第115-117页 |
7.1.1 产业链竞争对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制约 | 第115-116页 |
7.1.2 下游产业需求的转移对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制约 | 第116-117页 |
7.2 产业链互动测度 | 第117-118页 |
7.3 计量模型与构建 | 第118-120页 |
7.3.1 模型设定 | 第118页 |
7.3.2 数据说明 | 第118-120页 |
7.4 产业链互动和核心竞争力关系实证分析 | 第120-122页 |
7.4.1 单位根检验 | 第120页 |
7.4.2 产业链互动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的估计 | 第120-121页 |
7.4.3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121-122页 |
7.5 小结 | 第122-124页 |
第八章 价值链定位、产业链互动与核心竞争力关系分析 | 第124-129页 |
8.1 研究理论与问题假设 | 第124-125页 |
8.2 计量模型构建 | 第125-126页 |
8.2.1 模型设定 | 第125-126页 |
8.2.2 数据说明 | 第126页 |
8.3 价值链定位、产业链互动对核心竞争力作用实证分析 | 第126-128页 |
8.3.1 单位根检验 | 第126页 |
8.3.2 价值链定位、产业链互动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估计 | 第126-127页 |
8.3.3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127-128页 |
8.4 小结 | 第128-129页 |
第九章 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| 第129-134页 |
9.1 中国装备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| 第129-130页 |
9.2 利用价值链定位对核心竞争力效应的政策建议 | 第130-132页 |
9.3 利用产业链互动对核心竞争力效应的政策建议 | 第132-133页 |
9.4 小结 | 第133-134页 |
结论与研究展望 | 第134-136页 |
主要结论 | 第134-135页 |
研究展望 | 第135-1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6-145页 |
附录 | 第145-16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62-163页 |
致谢 | 第163-16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65-1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