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综述 | 第13-19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2.3 文献述评 | 第18-19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思路与方法 | 第19-2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20-21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本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| 第23-31页 |
2.1 基本概念 | 第23-26页 |
2.1.1 城市社区 | 第23-24页 |
2.1.2 应急准备能力 | 第24-25页 |
2.1.3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 | 第25-26页 |
2.2 相关理论与方法 | 第26-31页 |
2.2.1 危机管理 | 第26-27页 |
2.2.2 希斯的4R模型 | 第27-29页 |
2.2.3 评估方法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分析 | 第31-41页 |
3.1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1.1 内部影响因素 | 第31-32页 |
3.1.2 外部影响因素 | 第32-33页 |
3.2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构成因素分析 | 第33-41页 |
3.2.1 组织体系建设 | 第34页 |
3.2.2 风险评估能力 | 第34-36页 |
3.2.3 监测预警能力 | 第36页 |
3.2.4 预案建设能力 | 第36-37页 |
3.2.5 应急演练能力 | 第37-38页 |
3.2.6 应急保障能力 | 第38-39页 |
3.2.7 宣传教育能力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| 第41-59页 |
4.1 指标体系的设计 | 第41-42页 |
4.1.1 指标体系的功能 | 第41-42页 |
4.1.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| 第42页 |
4.2 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42-47页 |
4.2.1 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| 第42-43页 |
4.2.2 指标体系的修改 | 第43-44页 |
4.2.3 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 | 第44-47页 |
4.3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| 第47-57页 |
4.3.1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| 第47-49页 |
4.3.2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9-53页 |
4.3.3 指标体系分析 | 第53-57页 |
4.4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综合评价 | 第57-59页 |
4.4.1 评价方法的选取 | 第57页 |
4.4.2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| 第57-59页 |
第五章 西安市X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 | 第59-70页 |
5.1 社区基本情况 | 第59-61页 |
5.1.1 社区概况 | 第59页 |
5.1.2 社区应急管理基本情况 | 第59-61页 |
5.2 应急准备能力评估及结果分析 | 第61-67页 |
5.2.1 评估过程和结果 | 第61-65页 |
5.2.2 评估结果分析 | 第65-67页 |
5.3 对策与建议 | 第67-70页 |
5.3.1 城市社区层面的对策建议 | 第67-68页 |
5.3.2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| 第68-7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6.1 结论 | 第70-71页 |
6.2 展望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7页 |
附录1 城市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准备能力评价初级指标体系 | 第77-79页 |
附录2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初级指标体系调查问卷(1) | 第79-81页 |
附录3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初级指标体系调查问卷(2) | 第81-83页 |
附录4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指标权重打分问卷 | 第83-89页 |
附录5 城市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准备能力调查问卷 | 第89-9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3-94页 |
致谢 | 第94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