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--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--生活、居住、交通论文

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综述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文献述评第18-19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、思路与方法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思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方法第21-23页
第二章 本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第23-31页
    2.1 基本概念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市社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应急准备能力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第25-26页
    2.2 相关理论与方法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危机管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希斯的4R模型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评估方法第29-31页
第三章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分析第31-41页
    3.1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内部影响因素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外部影响因素第32-33页
    3.2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构成因素分析第33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组织体系建设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风险评估能力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监测预警能力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预案建设能力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应急演练能力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应急保障能力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宣传教育能力第39-41页
第四章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第41-59页
    4.1 指标体系的设计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指标体系的功能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42页
    4.2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指标体系的修改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第44-47页
    4.3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第47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指标体系分析第53-57页
    4.4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综合评价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评价方法的选取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第57-59页
第五章 西安市X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第59-70页
    5.1 社区基本情况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社区概况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社区应急管理基本情况第59-61页
    5.2 应急准备能力评估及结果分析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评估过程和结果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评估结果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5.3 对策与建议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城市社区层面的对策建议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第68-70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-72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0-71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7页
附录1 城市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准备能力评价初级指标体系第77-79页
附录2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初级指标体系调查问卷(1)第79-81页
附录3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初级指标体系调查问卷(2)第81-83页
附录4 城市社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指标权重打分问卷第83-89页
附录5 城市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准备能力调查问卷第89-9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3-94页
致谢第94-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让社区治理有效运转起来:城市社区协商议事规则研究--以武汉市汉阳区“鹦鹉法则”为例
下一篇: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视角下中埃合作关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