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--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--生活、居住、交通论文

创建文明城市背景下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、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相关文献综述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网格化管理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社区管理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创建文明城市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5-16页
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6-19页
    2.1 网格化管理概念第16-17页
    2.2 网格化管理理论基础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系统控制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城市信息化管理理论第18-19页
第三章 创建文明城市背景下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情况第19-32页
    3.1 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任务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划分原则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队伍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相关职责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方式第22-23页
    3.2 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调查分析第23-28页
    3.3 创建文明城市对网格化管理影响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创建文明城市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创建文明城市极大促进全民参与管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创建文明城市使政府向服务型职能转型第29-30页
    3.4 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价值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利用网格化管理构筑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利用网格化管理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利用网格化加强特殊群体服务功能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利用网格化管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利用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民生保障和生活服务功能第31-32页
第四章 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及存在问题第32-36页
    4.1 优势评估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能够有效落实政府责任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有力途径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社区管理被动理念转为主动理念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社区居民参与度增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社区居民接受度容易第33页
    4.2 存在的问题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政府角色发生的转变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网格服务人员动力缺失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社区自治与行政工作无法厘清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社区从业人员的考核机制缺乏制度化和规范性第35-36页
第五章 国内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启示第36-42页
    5.1 北京东城区模式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5.2 上海模式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5.3 浙江舟山模式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5.4 南京模式分析第39-42页
第六章 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可优化建议及展望第42-45页
    6.1 宝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可优化建议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重新规范化网格划分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健全机制,明确职责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加强法治化建设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网格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6 妥善处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第43-44页
    6.2 社区网格化管理未来的走向与展望—管理到治理第44-45页
结论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8页
致谢第48-4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9-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发展导向下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研究--以西安市X社区为例
下一篇:城市独生子女父母“空巢综合症”问题研究--以山西铝厂N社区的独生子女家庭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