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| 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5页 |
| 1.2.1 粗糙表面接触特性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1.2.2 非连续结构接触传热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1.2.3 接触界面摩擦力学建模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| 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第2章 螺栓连接界面接触特性研究 | 第16-29页 |
| 2.1 引言 | 第16页 |
| 2.2 粗糙表面接触建模 | 第16-17页 |
| 2.3 微凸体接触特性分析 | 第17-24页 |
| 2.3.1 微凸体接触有限元模型 | 第19页 |
| 2.3.2 单个微凸体法向接触特性 | 第19-24页 |
| 2.4 连接界面接触压力分布 | 第24-28页 |
| 2.4.1 预紧力对锥角?的影响 | 第25页 |
| 2.4.2 平板厚度对锥角?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| 2.4.3 杨氏模量对锥角?的影响 | 第26页 |
| 2.4.4 连接界面压力分布 | 第26-28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第3章 连接结构稳态热力耦合传递特性研究 | 第29-48页 |
| 3.1 引言 | 第29页 |
| 3.2 连接界面稳态热力耦合传递建模 | 第29-35页 |
| 3.2.1 连接界面稳态传热模型 | 第29-30页 |
| 3.2.2 连接界面热稳态夹紧力模型 | 第30-31页 |
| 3.2.3 连接界面稳态热力耦合传递模型 | 第31-35页 |
| 3.3 连接结构稳态热力耦合传递模型求解方法 | 第35-38页 |
| 3.3.1 求解域网格划分 | 第35页 |
| 3.3.2 稳态传热差分求解格式 | 第35-36页 |
| 3.3.3 模型收敛判据 | 第36-37页 |
| 3.3.4 模型求解流程图 | 第37-38页 |
| 3.4 连接结构稳态热力耦合传递特性分析 | 第38-47页 |
| 3.4.1 螺栓初始预紧力对连接结构热力耦合传递特性的影响 | 第38-43页 |
| 3.4.2 连接结构初始温差对热力耦合传递特性的影响 | 第43-47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4章 平板螺栓连接结构稳态热滑移特性研究 | 第48-71页 |
| 4.1 引言 | 第48页 |
| 4.2 螺栓连接结构热滑移理论分析 | 第48-55页 |
| 4.2.1 物理现象描述 | 第48-49页 |
| 4.2.2 热滑移产生的原因分析 | 第49-55页 |
| 4.3 螺栓连接结构热滑移力学建模 | 第55-65页 |
| 4.3.1 连接平板热应力建模 | 第56-58页 |
| 4.3.2 接触界面摩擦力建模 | 第58-60页 |
| 4.3.3 连接结构热滑移力学建模 | 第60-65页 |
| 4.4 螺栓连接结构热滑移特性分析 | 第65-70页 |
| 4.4.1 连接平板温度分布均匀时热滑移特性分析 | 第65-68页 |
| 4.4.2 连接平板温度分布不均匀时热滑移分析 | 第68-70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第5章 界面热滑移对非连续转子动力学特性影响 | 第71-80页 |
| 5.1 引言 | 第71页 |
| 5.2 非连续转子系统动力学建模 | 第71-76页 |
| 5.2.1 刚性圆盘动力学建模 | 第71-72页 |
| 5.2.2 弹性轴段动力学建模 | 第72-75页 |
| 5.2.3 考虑粗糙表面的非连续转子—支承系统动力学建模 | 第75-76页 |
| 5.3 考虑热滑移影响的非连续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 | 第76-79页 |
| 5.3.1 连接刚度对非连续转子临界转速影响分析 | 第77-78页 |
| 5.3.2 热滑移对非连续转子振动响应影响分析 | 第78-79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| 结论 | 第80-8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2-8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86-88页 |
| 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