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 | 第8-18页 |
1.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1.2 过渡金属催化咔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| 第8-14页 |
1.2.1 金催化合成咔唑及其衍生物 | 第9-11页 |
1.2.2 铂催化合成咔唑及其衍生物 | 第11-12页 |
1.2.3 其他合成咔唑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的确定 | 第14-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-18页 |
第二节 理论基础 | 第18-30页 |
2.1 密度泛函理论 | 第18-22页 |
2.1.1 基本原理 | 第19-21页 |
2.1.2 常用的DFT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2 自然键轨道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 分子中的原子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4 极化连续介质模型 | 第24-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6-30页 |
第三节 AuCl_3催化1-(2-吲哚基)-3-炔基-1-醇合成咔唑的密度泛函研究 | 第30-52页 |
3.1 引言 | 第30-31页 |
3.2 计算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2-44页 |
3.3.1 Au(Ⅲ)催化1-(2-吲哚基)-3-炔基-1-醇的反应机理 | 第33-37页 |
3.3.2 配体对反应机理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3.3.3 Ag(Ⅰ)催化1-(2-吲哚基)-3-炔基-1-醇的反应机理 | 第40-42页 |
3.3.4 催化剂配体OTf~-在反应中的作用 | 第42-44页 |
3.4 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2页 |
第四节 PtCl_2催化1-(2-吲哚基)-2,3-丁二烯-1-醇合成咔唑的密度泛函研究 | 第52-64页 |
4.1 引言 | 第52-53页 |
4.2 计算方法 | 第53-54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4-58页 |
4.3.1 路线1:直接氢转移机理 | 第55-56页 |
4.3.2 路线2:配体Cl~-协助氢转移机理 | 第56-57页 |
4.3.3 路线3:H_2O分子协助氢转移机理 | 第57-58页 |
4.4 结论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附录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