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4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英文缩略语表 | 第9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综述 | 第14-21页 |
2.1 星状神经节解剖 | 第14页 |
2.2 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 | 第14-15页 |
2.3 SGB 实验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 | 第15-17页 |
2.3.1 植物神经系统 | 第15页 |
2.3.2 免疫系统 | 第15-16页 |
2.3.3 内分泌系统 | 第16页 |
2.3.4 组织器官的血供 | 第16-17页 |
2.4 星形胶质细胞(Astrocyte,Ast)研究起源 | 第17页 |
2.5 星形胶质细胞分类及一般功能 | 第17-18页 |
2.6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 | 第18页 |
2.7 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| 第18-19页 |
2.8 星形胶质细胞与 SGB 可能的关系(研究意义) | 第19-21页 |
第3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9页 |
3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3.1.1 动物来源及分组 | 第21页 |
3.1.2 肿瘤细胞来源 | 第21-22页 |
3.1.3 仪器与试剂 | 第22页 |
3.2 动物模型的建立 | 第22-23页 |
3.2.1 Walker256 大鼠乳腺癌腹水瘤细胞的培养 | 第22页 |
3.2.2 制备肿瘤细胞 | 第22-23页 |
3.2.3 建立胫骨癌痛模型 | 第23页 |
3.3 骨癌痛模型鉴定 | 第23-25页 |
3.3.1 自由行走疼痛评分 | 第23-24页 |
3.3.2 机械性痛觉超敏测定 | 第24页 |
3.3.3 接种侧后肢 x 线检查 | 第24-25页 |
3.4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及鉴定 | 第25-26页 |
3.4.1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 | 第25页 |
3.4.2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(TCST)成功标准 | 第25-26页 |
3.5 标本的制备与取材 | 第26-28页 |
3.5.1 组织标本的取材及固定 | 第26-27页 |
3.5.2 石蜡包埋和切片 | 第27页 |
3.5.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| 第27-28页 |
3.6 统计学分析 | 第28-29页 |
第4章 结果 | 第29-35页 |
4.1 自由行走疼痛评分 | 第29页 |
4.2 接种肿瘤后肢 x 线检查 | 第29-30页 |
4.3 机械性痛觉超敏测定 | 第30-32页 |
4.4 TCST 对胫骨癌痛大鼠脊髓 GFAP 表达的影响 | 第32-35页 |
第5章 讨论 | 第35-40页 |
5.1 胫骨癌通模型的建立 | 第35-36页 |
5.1.1 胫骨端钻孔定位及深度 | 第35页 |
5.1.2 胫骨接种创口的处理 | 第35-36页 |
5.1.3 环境温度及术后处理 | 第36页 |
5.2 癌痛的发生机制 | 第36页 |
5.3 星形胶质细胞在骨癌痛大鼠脊髓中的改变 | 第36-37页 |
5.4 SGB 作用机制 | 第37-38页 |
5.5 关于星形胶质细胞与 TCST | 第38页 |
5.6 SGB 临床应用展望 | 第38-40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7页 |
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