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TiNb2O7表面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4页
    1.1 锂离子电池简述第11-12页
    1.2 负极材料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碳负极材料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硅基负极材料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Li_4Ti_5O_(12)材料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其他负极材料第15-16页
    1.3 TiNb_2O_7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掺杂金属离子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包覆导电材料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静电纺丝合成纳米纤维结构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模板法控制材料形貌第19-22页
    1.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2-24页
第2章 实验仪器与实验研究方法第24-32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4-25页
    2.2 材料制备及电池组装方法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TiNb_2O_7材料制备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电解液的配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电极制备及电池组装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TiNb_2O_7/LiFePO_4软包电池组装第27-29页
    2.3 分析测试手段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X射线衍射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2.4 电化学测试手段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循环伏安测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第31-32页
第3章 固相法合成TiNb_2O_7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第32-40页
    3.1 TiNb_2O_7材料表征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3.2 TNO表面SEI膜生成验证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不同循环次数后TNO/Li电池EIS测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TNO/TNO对称电池及TNO/Li/Li三电极体系EIS测试第36-39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4章 活化阶段成膜对TiNb_2O_7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0-53页
    4.1 低电压活化对TNO电极表面SEI膜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0~3V活化成膜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0.8~3V活化成膜第42-43页
    4.2 PTSI添加剂对TNO表面SEI膜生产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含PTSI添加剂TNO/Li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TNO负极片在不同嵌脱锂状态下表面FT-IR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活化后负极片表面TNO颗粒TEM表征第47-48页
    4.3 含PTSI添加剂的TiNb_2O_7/LiFePO_4软包电池组装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TNO/LFP电池化成阶段电化学性能测试及析气体积测量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TNO/LFP电池循环性能测试及析气体积测量第49-5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5章 碳包覆对TiNb_2O_7电化学性能和表面SEI膜的影响第53-72页
    5.1 TNO@C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3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TNO@C复合材料合成与物理表征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TNO@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6-61页
    5.2 TNO与TNO@C负极表面FT-IR及XPS分析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TNO与TNO@C负极表面FT-IR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TNO与TNO@C负极表面XPS分析第63-67页
    5.3 TiNb_2O_7@C/LiFePO_4软包全电池的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TNO@C/LFP电池化成阶段电化学性能测试及析气体积测量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TNO@C/LFP循环性能测试及析气体积测量第69-70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0-72页
结论第72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8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2-84页
致谢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铝—空气电池银—镍催化剂及催化层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
下一篇:Mg-Cl和Mg-Br双掺杂对Li3V2(PO43材料性能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