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精种玉煎膏的制剂药学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 养精种玉汤的来源 | 第11页 |
2 养精种玉汤的辨证及用药特点 | 第11页 |
3 养精种玉汤现代临床应用及研究 | 第11-13页 |
3.1 治疗不孕症 | 第12页 |
3.2 治疗免疫性不孕 | 第12页 |
3.3 治疗排卵性障碍不孕 | 第12页 |
3.4 治疗女性月经过少 | 第12-13页 |
3.5 治疗试管婴儿的孕前调理和孕后保胎 | 第13页 |
4 小结 | 第13-14页 |
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、内容与创新性 | 第14-15页 |
5.1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5.2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5.3 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养精种玉煎膏的制备工艺研究 | 第15-28页 |
1 处方的确定 | 第15页 |
2 仪器与试药 | 第15-16页 |
2.1 仪器 | 第15页 |
2.2 试药 | 第15-16页 |
3 方法与结果 | 第16-28页 |
3.1 处方分析 | 第16页 |
3.2 剂型选择 | 第16-17页 |
3.3 工艺流程图 | 第17-18页 |
3.4 提取工艺的优化 | 第18-22页 |
3.5 浓缩工艺研究 | 第22-24页 |
3.6 成型工艺研究 | 第24-25页 |
3.7 灭菌 | 第25页 |
3.8 讨论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养精种玉煎膏的质量标准研究 | 第28-44页 |
1 定性鉴别 | 第28-35页 |
1.1 性状 | 第28页 |
1.2 仪器与试药 | 第28页 |
1.3 TLC鉴别 | 第28-31页 |
1.4 展开条件的耐用性考察 | 第31-35页 |
2 检查 | 第35-36页 |
2.1 相对密度检查 | 第35-36页 |
3 含量测定 | 第36-40页 |
3.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| 第36页 |
3.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| 第36页 |
3.3 标准曲线的制备 | 第36-37页 |
3.4 精密度试验 | 第37-38页 |
3.5 重复性试验 | 第38页 |
3.6 稳定性试验 | 第38-39页 |
3.7 专属性试验 | 第39页 |
3.8 回收率试验 | 第39-40页 |
3.9 样品测定 | 第40页 |
4 养精种玉煎膏质量标准草案 | 第40-42页 |
5 讨论 | 第42-44页 |
5.1 TLC鉴别 | 第42页 |
5.2 含量测定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养精种玉煎膏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| 第44-55页 |
1 仪器与试药 | 第44页 |
1.1 仪器 | 第44页 |
1.2 试药 | 第44页 |
2 方法与结果 | 第44-54页 |
2.1 实验条件的优化 | 第44-45页 |
2.2 色谱条件 | 第45页 |
2.3 溶液的制备 | 第45-46页 |
2.4 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| 第46-50页 |
2.5 指纹图谱的建立 | 第50-53页 |
2.6 相似度分析 | 第53-54页 |
2.7 质量控制指标 | 第54页 |
3 讨论 | 第54-55页 |
3.1 供试品溶液制备的考察 | 第54页 |
3.2 检测波长的选择 | 第54页 |
3.3 流动相及流速的选择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养精种玉煎膏的稳定性考察 | 第55-59页 |
1 仪器与试药 | 第55页 |
1.1 仪器 | 第55页 |
1.2 试药 | 第55页 |
2 方法与结果 | 第55-57页 |
2.1 考察项目 | 第55页 |
2.2 长期稳定性试验 | 第55-56页 |
2.3 加速稳定性试验 | 第56-57页 |
2.4 初步稳定性结论 | 第57页 |
3 小结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