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 | 第11-14页 |
1.1.1 物理法 | 第11-12页 |
1.1.2 化学法 | 第12-13页 |
1.1.3 生化法 | 第13-14页 |
1.1.4 电化学法 | 第14页 |
1.2 吸附法在印染废水中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1.2.1 活性炭吸附剂 | 第14-15页 |
1.2.2 矿物吸附剂 | 第15-16页 |
1.2.3 改性固废吸附剂 | 第16页 |
1.2.4 改性生物质吸附剂 | 第16-17页 |
1.2.5 复合吸附剂 | 第17页 |
1.3 草莓结构的复合吸附剂 | 第17-20页 |
1.3.1 草莓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机制 | 第17-18页 |
1.3.2 草莓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4 吸附装置 | 第20-21页 |
1.4.1 间歇搅拌槽吸附装置 | 第20页 |
1.4.2 固定床吸附反应器 | 第20页 |
1.4.3 流化床吸附反应器 | 第20-21页 |
1.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1.5.1 研究意义 | 第21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草莓结构TiO_2@酵母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| 第23-32页 |
2.1 引言 | 第23页 |
2.2 实验 | 第23-25页 |
2.2.1 材料和仪器 | 第23-24页 |
2.2.2 酵母的处理 | 第24页 |
2.2.3 TiO_2的处理 | 第24页 |
2.2.4 TiO_2@酵母复合微球的制备 | 第24页 |
2.2.5 TiO_2@酵母复合微球的结构表征 | 第24-25页 |
2.3 结果及讨论 | 第25-31页 |
2.3.1 FE-SEM表征 | 第25-26页 |
2.3.2 Zeta电位的测定 | 第26页 |
2.3.3 静电自组装制备TiO_2@酵母微球示意图 | 第26-27页 |
2.3.4 FT-IR图谱 | 第27-28页 |
2.3.5 XRD分析 | 第28页 |
2.3.6 紫外-可见光漫反射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.7 不同负载量下TiO_2@酵母微球SEM图 | 第29-30页 |
2.3.8 不同负载量的TiO_2@酵母微球对FWA-VBL废水的平衡吸附量 | 第30-31页 |
2.4 结论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TiO_2@酵母微球间歇式吸附FWA-VBL废水的研究 | 第32-48页 |
3.1 引言 | 第32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2-34页 |
3.2.1 材料和仪器 | 第32-33页 |
3.2.2 静态单因素吸附实验 | 第33页 |
3.2.3 响应面优化实验 | 第33-34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47页 |
3.3.1 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| 第34页 |
3.3.2 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3.3 TiO_2@酵母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3.4 优化实验设计 | 第36-38页 |
3.3.5 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3.6 吸附等温线 | 第40-44页 |
3.3.7 吸附动力学 | 第44-46页 |
3.3.8 吸附热力学 | 第46-47页 |
3.4 结论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TiO_2@酵母微球固定床吸附FWA-VBL废水的研究 | 第48-62页 |
4.1 引言 | 第48-49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49-50页 |
4.2.1 材料和仪器 | 第49页 |
4.2.2 TiO_2@酵母复合微球固定床吸附FWA-VBL废水的实验方法 | 第49-50页 |
4.2.3 响应面优化实验 | 第50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0-60页 |
4.3.1 溶液pH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3.2 溶液进水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3.3 床层高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| 第52页 |
4.3.4 不同进水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4.3.5 BDST模型拟合结果 | 第53-54页 |
4.3.6 Thomas模型拟合结果 | 第54-55页 |
4.3.7 Yoon-Nelson模型拟合结果 | 第55-56页 |
4.3.8 响应面实验设计 | 第56-58页 |
4.3.9 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4 结论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TiO_2@酵母微球的再生及重复利用 | 第62-69页 |
5.1 引言 | 第62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62-63页 |
5.2.1 材料和仪器 | 第62-63页 |
5.2.2 TiO_2@酵母微球的再生实验 | 第63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3-68页 |
5.3.1 再生机理 | 第63-64页 |
5.3.2 吸附-光催化 | 第64-65页 |
5.3.3 TiO_2@酵母微球的原位再生 | 第65-67页 |
5.3.4 再生中H_2O_2的作用 | 第67-68页 |
5.4 结论 | 第68-69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69-71页 |
结论 | 第69-70页 |
建议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