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.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3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2页 |
1.4 本文内容安排 | 第12-14页 |
2.理论知识概述 | 第14-28页 |
2.1 水平集方法 | 第14-22页 |
2.1.1 水平集函数的初始化 | 第16-17页 |
2.1.2 水平集方法的数值求解 | 第17-19页 |
2.1.3 窄带法算法 | 第19-20页 |
2.1.4 快速行进法 | 第20-22页 |
2.2 Heaviside函数和Dirac函数 | 第22页 |
2.3 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 | 第22-25页 |
2.3.1 GAC模型 | 第23-25页 |
2.3.2 推广GAC模型 | 第25页 |
2.4 无边缘活动轮廓模型 | 第25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3.基于KPCA和RSF的图像分割模型 | 第28-44页 |
3.1 图像分割算法流程图 | 第29页 |
3.2 KPCA算法 | 第29-31页 |
3.3 基于KPCA的先验形状项 | 第31-32页 |
3.4 RSF模型 | 第32-33页 |
3.5 整合形状能量项与图像能量项 | 第33页 |
3.6 本文分割算法具体实现 | 第33-37页 |
3.6.1 脊柱CT图像采集 | 第33-34页 |
3.6.2 基于KPCA和RSF模型的图像分割 | 第34-37页 |
3.7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2页 |
3.7.1 本文算法实验结果 | 第37-39页 |
3.7.2 本文算法与其他分割模型实验结果比较 | 第39-40页 |
3.7.3 本文算法与其他分割模型的分割结果评价与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4.基于体绘制算法的CT脊柱图像三维重建 | 第44-51页 |
4.1 分割重建总流程图 | 第44页 |
4.2 图像三维重建方法 | 第44-49页 |
4.2.1 面绘制的方法 | 第45页 |
4.2.2 体绘制的方法 | 第45-46页 |
4.2.3 代码实现 | 第46-49页 |
4.3 本文重建算法具体实现及分析 | 第49页 |
4.4 与其他分割方法的重建结果比较 | 第49-5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5.总结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5.1 论文总结 | 第51-52页 |
5.2 工作展望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