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上溢油的归宿和形态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·溢油概况 | 第9-10页 |
·溢油的危害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海上溢油追踪和形态模型研究现状 | 第14-20页 |
·海上溢油追踪模型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溢油形态模型研究进展 | 第15-18页 |
·油膜扩展模式 | 第16-17页 |
·对流扩散模式 | 第17页 |
·油粒子模式 | 第17-18页 |
·油粒子模式的缺陷 | 第18-19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溢油轨迹及溢油归宿模型 | 第20-30页 |
·油膜的扩展 | 第20-21页 |
·溢油漂移轨迹模型 | 第21-23页 |
·潮流场 | 第21-22页 |
·风场 | 第22页 |
·水面油膜漂移计算过程 | 第22-23页 |
·海域溢油归宿模型 | 第23-29页 |
·海洋溢油蒸发模块 | 第24-25页 |
·海洋溢油乳化模块 | 第25-27页 |
·海洋溢油溶解模块 | 第27-28页 |
·海洋溢油沉降模块 | 第28页 |
·水面油膜性质的变化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水面油膜形态模型 | 第30-41页 |
·常用的数值差分方法 | 第30-33页 |
·油膜动力方程的建立与离散 | 第33-36页 |
·基本方程的建立 | 第33页 |
·离散格式 | 第33-36页 |
·离散方程的求解 | 第36-40页 |
·Thomas算法简介 | 第36-37页 |
·离散方程的求解 | 第37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5章 预测模型在葫芦岛海域的应用和验证 | 第41-54页 |
·葫芦岛海域自然情况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港口自然条件 | 第41页 |
·葫芦岛海域风力状况 | 第41-42页 |
·葫芦岛海域潮汐情况 | 第42页 |
·葫芦岛海域海流情况 | 第42页 |
·葫芦岛海域波浪情况 | 第42页 |
·葫芦岛海域流场数值模型验证 | 第42-44页 |
·模拟计算的基本条件 | 第42-43页 |
·潮流模型验证 | 第43-44页 |
·溢油形态模型的应用 | 第44-48页 |
·溢油归宿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溢油形态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溢油形态模型与"油粒子"模型比较 | 第48-51页 |
·相同溢油量油膜面积变化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不同溢油量油膜面积趋势变化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计算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油品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海面风力对溢油面积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·总结 | 第54-55页 |
·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研究生履历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