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导言 | 第8-12页 |
一、选题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8-10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三、文章结构安排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旧货翻修二次销售的商标侵权问题提出 | 第12-20页 |
第一节 旧货翻修二次销售行为的特征、分类 | 第12-16页 |
一、旧货翻修二次销售行为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二、旧货翻修的分类 | 第13-16页 |
第二节 旧货翻修二次销售商标争议问题 | 第16-20页 |
一、是否适用商标权用尽原则 | 第16-17页 |
二、是否会造成混淆可能性 | 第17-18页 |
三、是否会损害商标功能的实现 | 第18页 |
四、是否可以去除原商标销售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实质一致的翻修 | 第20-30页 |
第一节 去除商标未加贴任何其它标志 | 第20-26页 |
一、混淆可能性分析 | 第20-22页 |
二、损害商标功能的实现 | 第22-24页 |
三、不构成商标权用尽 | 第24-26页 |
第二节 去除商标并加贴其他标志 | 第26-27页 |
一、将产生混淆可能性 | 第26-27页 |
二、损害商标指示功能的实现 | 第27页 |
三、不构成商标权用尽 | 第27页 |
第三节 使用原商标 | 第27-30页 |
一、不会产生混淆可能性 | 第27-28页 |
二、适用商标权用尽原则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更换外壳的翻修 | 第30-36页 |
第一节 作为新品销售 | 第30-33页 |
一、将产生混淆可能性 | 第30页 |
二、损害商标质量保障功能的实现 | 第30-31页 |
三、不适用商标用尽原则 | 第31-33页 |
第二节 作为旧货销售 | 第33-36页 |
一、混淆可能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二、不会损害商标质量保障功能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更换核心零件构成再造的翻修 | 第36-39页 |
第一节 将产生混淆可能性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损害商标质量保障功能的实现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不构成商标权用尽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旧货翻修商标侵权问题司法建议 | 第39-43页 |
第一节 旧货翻修侵权认定评判规则 | 第39-40页 |
一、实质一致的翻修 | 第39页 |
二、更换外壳的翻修 | 第39-40页 |
三、更换核心零件构成再造的翻修 | 第40页 |
第二节 旧货翻修侵权判定的辅助考量因素 | 第40-43页 |
一、从翻销人是否对翻销品性质进行了明确标识进行考量 | 第40-41页 |
二、从翻销人是否在经营行为过程中的进行告示的角度 | 第41页 |
三、从翻销人是否以自有品牌名义提供翻销商品后续服务角度 | 第41页 |
四、从旧货商品原有的商标是否被翻销人去除角度 | 第41页 |
五、从翻销品的实际性质角度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9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9-50页 |
后记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