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国际贸易中面对的生态正义问题及其应对研究
致谢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6页 |
一、选题依据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三、研究内容、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生态正义的理论基础 | 第16-19页 |
一、正义的概念与性质 | 第16页 |
(一)正义的概念 | 第16页 |
(二)正义的性质 | 第16页 |
二、生态正义与国际生态正义 | 第16-19页 |
(一)生态正义的内涵 | 第16-17页 |
(二)国际生态正义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国际贸易中的生态正义问题的表现 | 第19-25页 |
一、危机转嫁 | 第19-21页 |
(一)污染转嫁 | 第19-20页 |
(二)产业转移 | 第20页 |
(三)资源掠夺 | 第20-21页 |
二、绿色壁垒 | 第21-25页 |
(一)绿色壁垒的设置 | 第21-22页 |
(二)绿色壁垒的后果 | 第22-25页 |
第三章 我国国际贸易中生态正义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| 第25-33页 |
一、国际因素 | 第25-29页 |
(一)发达国家产业转移 | 第25-26页 |
(二)不平等贸易 | 第26页 |
(三)现有绿色壁垒 | 第26-28页 |
(四)国际立法缺陷 | 第28-29页 |
二、国内因素 | 第29-33页 |
(一)经济发展落后 | 第29页 |
(二)生态思想意识差 | 第29-30页 |
(三)地方政府GDP崇拜 | 第30页 |
(四)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| 第30-31页 |
(五)环境标准低 | 第31-32页 |
(六)环境执法不力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中生态正义问题的对策 | 第33-39页 |
一、积极投身国际生态合作 | 第33-36页 |
(一)提升自身影响力 | 第33-34页 |
(二)参与国际公约谈判 | 第34页 |
(三)竭尽生态义务 | 第34-36页 |
二、升级产业结构 | 第36-37页 |
(一)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| 第36页 |
(二)加强企业管理 | 第36-37页 |
(三)走出生态洼地 | 第37页 |
(四)确立生态指标 | 第37页 |
三、推进环境成本内化 | 第37-39页 |
(一)加快环境成本内化 | 第37-38页 |
(二)提高资源利用率 | 第38页 |
(三)消除生态逆差 | 第38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