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8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·研究的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·研究的现实意义 | 第9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·研究述评 | 第11页 |
·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| 第11-12页 |
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农村公共产品概述 | 第14-19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的含义 | 第14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的分类 | 第14-15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、生产与供给 | 第15-16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 | 第15-16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 | 第16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 | 第16-19页 |
·政府 | 第17页 |
·私人 | 第17页 |
·第三部门 | 第17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的优势、劣势分析 | 第17-19页 |
第3章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 | 第19-26页 |
·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概况 | 第19页 |
·新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4页 |
·资金不足造成的供给总量相对不足 | 第20-22页 |
·管理、监督缺失造成的供给效率低下 | 第22页 |
·"供给主导型"决策体制带来的供给结构失衡 | 第22-24页 |
·关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的一个简要的总结 | 第24-26页 |
第4章 新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特征分析 | 第26-32页 |
·新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特征 | 第26-28页 |
·需求主体的零散性 | 第26页 |
·需求的差异性 | 第26-27页 |
·需求的收入效应 | 第27页 |
·需求的叠加性 | 第27页 |
·需求的结构性 | 第27页 |
·需求的层次性 | 第27-28页 |
·影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 | 第28-30页 |
·农民心理因素 | 第28页 |
·地域特征 | 第28页 |
·经济因素 | 第28-29页 |
·政治因素 | 第29页 |
·文化因素 | 第29-30页 |
·新时期我国农村急需的公共产品 | 第30-32页 |
第5章 建立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基本思路 | 第32-40页 |
·"供给导向"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历史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国外经验启示 | 第33-35页 |
·德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| 第33-34页 |
·韩国和日本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| 第34-35页 |
·启示 | 第35页 |
·新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宏观环境变化 | 第35-36页 |
·国家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的调整 | 第36页 |
·国家财力增强和民间资本的发展 | 第36页 |
·农民观念的不断进步 | 第36页 |
·建立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基本思路 | 第36-40页 |
第6章 建立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具体路径 | 第40-49页 |
·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应达到的要求 | 第40页 |
·需求表达机制的建立 | 第40-42页 |
·需求表达机制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 | 第41页 |
·需求表达机制涉及的参与者及其定位 | 第41-42页 |
·需求识别机制的建立和供给规划 | 第42-43页 |
·需求识别和供给规划涉及的参与者及其定位 | 第42页 |
·需求识别和供给规划的运作程序 | 第42-43页 |
·供给决策 | 第43-46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决策的主体 | 第43-44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决策的内容 | 第44-45页 |
·供给决策的审批 | 第45-46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生产及监督 | 第46-47页 |
·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维护机制 | 第47页 |
·建立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关键要点 | 第47-49页 |
第7章 建立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配套措施 | 第49-54页 |
·建立需求表达机制的配套措施 | 第49-51页 |
·目前建立需求表达机制存在的障碍 | 第49-50页 |
·解决措施 | 第50-51页 |
·建立需求识别机制的配套措施 | 第51-52页 |
·目前建立需求识别机制存在的障碍 | 第51页 |
·解决措施 | 第51-52页 |
·建立供给监管机制的配套措施 | 第52-54页 |
·目前在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52页 |
·解决措施 | 第52-54页 |
第8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附录A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调查问卷 | 第60-61页 |
附录B 访谈记录一 | 第61-62页 |
附录C 访谈记录二 | 第62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