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

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第1章 导论第8-14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9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理论意义第9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现实意义第9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·研究综述第9-11页
     ·研究述评第11页
   ·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第11-12页
   ·主要研究方法第12-14页
第2章 农村公共产品概述第14-19页
   ·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农村公共产品的含义第14页
     ·农村公共产品的分类第14-15页
   ·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、生产与供给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农村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第16页
   ·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第16-19页
     ·政府第17页
     ·私人第17页
     ·第三部门第17页
     ·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的优势、劣势分析第17-19页
第3章 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第19-26页
   ·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概况第19页
   ·新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特征第19-20页
   ·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第20-24页
     ·资金不足造成的供给总量相对不足第20-22页
     ·管理、监督缺失造成的供给效率低下第22页
     ·"供给主导型"决策体制带来的供给结构失衡第22-24页
   ·关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的一个简要的总结第24-26页
第4章 新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特征分析第26-32页
   ·新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特征第26-28页
     ·需求主体的零散性第26页
     ·需求的差异性第26-27页
     ·需求的收入效应第27页
     ·需求的叠加性第27页
     ·需求的结构性第27页
     ·需求的层次性第27-28页
   ·影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农民心理因素第28页
     ·地域特征第28页
     ·经济因素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政治因素第29页
     ·文化因素第29-30页
   ·新时期我国农村急需的公共产品第30-32页
第5章 建立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基本思路第32-40页
   ·"供给导向"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历史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·国外经验启示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德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第33-34页
     ·韩国和日本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启示第35页
   ·新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宏观环境变化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国家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的调整第36页
     ·国家财力增强和民间资本的发展第36页
     ·农民观念的不断进步第36页
   ·建立需求导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基本思路第36-40页
第6章 建立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具体路径第40-49页
   ·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应达到的要求第40页
   ·需求表达机制的建立第40-42页
     ·需求表达机制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第41页
     ·需求表达机制涉及的参与者及其定位第41-42页
   ·需求识别机制的建立和供给规划第42-43页
     ·需求识别和供给规划涉及的参与者及其定位第42页
     ·需求识别和供给规划的运作程序第42-43页
   ·供给决策第43-46页
     ·农村公共产品决策的主体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农村公共产品决策的内容第44-45页
     ·供给决策的审批第45-46页
   ·农村公共产品生产及监督第46-47页
   ·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维护机制第47页
   ·建立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关键要点第47-49页
第7章 建立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配套措施第49-54页
   ·建立需求表达机制的配套措施第49-51页
     ·目前建立需求表达机制存在的障碍第49-50页
     ·解决措施第50-51页
   ·建立需求识别机制的配套措施第51-52页
     ·目前建立需求识别机制存在的障碍第51页
     ·解决措施第51-52页
   ·建立供给监管机制的配套措施第52-54页
     ·目前在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2页
     ·解决措施第52-54页
第8章 结论与展望第54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0页
附录A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调查问卷第60-61页
附录B 访谈记录一第61-62页
附录C 访谈记录二第62-63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中协同过滤技术的研究
下一篇: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能问题探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