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7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甲烷制合成气的三种途径 | 第12-13页 |
1.2.1 甲烷蒸汽重整 | 第12页 |
1.2.2 甲烷部分氧化 | 第12-13页 |
1.2.3 甲烷-二氧化碳重整 | 第13页 |
1.3 甲烷-二氧化碳重整热力学 | 第13-14页 |
1.4 CH_4/CO_2重整反应动力学 | 第14-17页 |
1.4.1 CH_4分子解离动力学 | 第14-16页 |
1.4.2 CO_2分子解离动力学 | 第16页 |
1.4.3 H_2分子的吸脱附动力学 | 第16页 |
1.4.4 CO分子的吸脱附动力学 | 第16-17页 |
1.5 甲烷干重整研究进展 | 第17-21页 |
1.5.1 载体 | 第17-19页 |
1.5.2 助剂 | 第19-20页 |
1.5.3 合成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6 镍基催化剂的失活 | 第21-25页 |
1.6.1 积碳 | 第21-22页 |
1.6.2 烧结 | 第22页 |
1.6.3 失活的解决措施 | 第22-25页 |
1.7 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1.7.1 研究背景 | 第25-26页 |
1.7.2 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7-33页 |
2.1 实验药剂及实验设备 | 第27-28页 |
2.2 催化剂活性测试 | 第28-30页 |
2.3 催化剂的表征手段 | 第30-33页 |
2.3.1 N_2吸附-脱附 | 第30页 |
2.3.2 X-射线衍射(XRD) | 第30页 |
2.3.3 H_2-程序升温还原(H_2-TPR) | 第30页 |
2.3.4 X-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 | 第30页 |
2.3.5 拉曼光谱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3.6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 | 第31页 |
2.3.7 热重-差热扫描热分析仪(TG-DSC)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络合剂辅助浸渍对Ni/SBA-15催化剂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影响 | 第33-51页 |
3.1 引言 | 第33-34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4页 |
3.2.1 Ni/SBA-15催化剂的合成 | 第34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47页 |
3.3.1 新鲜催化剂XRD图谱 | 第34-36页 |
3.3.2 SBA-15载体和催化剂的物化性质 | 第36-37页 |
3.3.3 TEM分析催化剂 | 第37-39页 |
3.3.4 催化剂的还原性 | 第39-40页 |
3.3.5 催化活性测试 | 第40-42页 |
3.3.6 稳定性测试 | 第42-43页 |
3.3.7 反应后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3-47页 |
3.4 螯合配体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8-51页 |
第四章 用热诱导法制备Ni/SBA-15催化剂在甲烷-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影响 | 第51-71页 |
4.1 前言 | 第51-52页 |
4.2 实验制备 | 第52页 |
4.2.1 Ni/SBA-15催化剂的制备 | 第52页 |
4.3 结果分析 | 第52-68页 |
4.3.1 Ni颗粒的形态和尺寸分布 | 第52-55页 |
4.3.2 新鲜催化剂的XRD谱图 | 第55-56页 |
4.3.3 催化剂物化性质 | 第56-58页 |
4.3.4 高温热诱导对金属-载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4.3.5 催化剂活性测试 | 第60-61页 |
4.3.6 催化剂寿命测试 | 第61-62页 |
4.3.7 积碳分析 | 第62-65页 |
4.3.8 反应后催化剂的TEM表征 | 第65-67页 |
4.3.9 热诱导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4.4 讨论 | 第68-69页 |
4.5 文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5.1 研究总结 | 第71页 |
5.2 展望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9页 |
附录A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| 第89-91页 |
附录B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