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7-8页 |
| 摘要 | 第8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18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1.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| 第16-18页 |
| 1.3.1 课题来源 | 第16页 |
| 1.3.2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节点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研究 | 第18-27页 |
| 2.1 传感器节点结构 | 第18-19页 |
| 2.2 传感器节点能耗分析 | 第19-23页 |
| 2.2.1 传感器单元 | 第19-20页 |
| 2.2.2 处理器单元 | 第20页 |
| 2.2.3 无线通信单元 | 第20-22页 |
| 2.2.4 供电单元 | 第22-23页 |
| 2.3 无线传感器节点节能技术 | 第23-26页 |
| 2.3.1 DVS节能技术 | 第23-24页 |
| 2.3.2 DPM节能技术 | 第24-26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三章 无线传感器信号采样机制研究 | 第27-33页 |
| 3.1 香农采样定理 | 第27-28页 |
| 3.2 WSN中时空相关性理论 | 第28-30页 |
| 3.2.1 时空相关性定义 | 第28页 |
| 3.2.2 时空相关性模型 | 第28-30页 |
| 3.3 基于时间相关性的采样机制 | 第30-31页 |
| 3.4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采样机制 | 第31-32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第四章 无线传感器节点动态采样策略研究 | 第33-46页 |
| 4.1 相关符号说明 | 第33-34页 |
| 4.2 动态采样策略描述 | 第34-37页 |
| 4.2.1 采样信息无线上传策略 | 第34页 |
| 4.2.2 采集周期确定策略 | 第34-36页 |
| 4.2.3 采样间隔确定策略 | 第36-37页 |
| 4.3 动态采样策略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4.3.1 阈值△ | 第37页 |
| 4.3.2 平均数据产生率k | 第37-38页 |
| 4.3.3 平均采样频率v | 第38页 |
| 4.4 采样策略比较 | 第38-40页 |
| 4.4.1 与周期采样策略的比较 | 第38-39页 |
| 4.4.2 与SOD采样策略的比较 | 第39-40页 |
| 4.5 仿真验证 | 第40-45页 |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第五章 基于感知网格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动态采样策略研究 | 第46-57页 |
| 5.1 相关概念定义 | 第46页 |
| 5.2 基于感知网格的空间相关性判断 | 第46-50页 |
| 5.2.1 空间相关性判断 | 第46-48页 |
| 5.2.2 感知网格划分 | 第48-49页 |
| 5.2.3 簇头节点选举 | 第49-50页 |
| 5.3 仿真验证 | 第50-53页 |
| 5.4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动态采样策略的实现 | 第53-56页 |
| 5.4.1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概述 | 第53页 |
| 5.4.2 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 | 第53-55页 |
| 5.4.3 系统运行状态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5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| 6.1 总结 | 第57页 |
| 6.2 展望 | 第57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