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4页 |
| 绪论 | 第6-7页 |
| 一、“真迹”的界定 | 第7-14页 |
| (—)原书墨迹 | 第7页 |
| (二)双钩摹本 | 第7-8页 |
| (三)临本 | 第8页 |
| (四)“伪好物” | 第8-14页 |
| 二、“真迹”和“刻帖”的优劣比较 | 第14-20页 |
| (—)刻帖用笔迷失 | 第15-16页 |
| (二)刻帖态势顿失 | 第16-17页 |
| (三)刻帖任意剪排,原章法尽失 | 第17-20页 |
| 三、真迹在书家学书过程中的影响 | 第20-23页 |
| (—)寓目真迹与书家学习之间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| 1、藏 | 第20页 |
| 2、观 | 第20-21页 |
| 3、其它 | 第21页 |
| (二)真迹带给书家的感受 | 第21-23页 |
| 1、目动神惊 | 第21-22页 |
| 2、心存念想 | 第22页 |
| 3、豁然有会 | 第22-23页 |
| 四、学书者如何从真迹中得法 | 第23-29页 |
| (一)真迹区别于刻帖的“法” | 第23-25页 |
| (二)从影印本中取真迹之法 | 第25-29页 |
| 结语 | 第29-30页 |
| 致谢 | 第30-3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1-33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