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墨烯负载镍基催化剂设计及其催化二氧化碳甲烷化的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9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石墨烯概述 | 第9-11页 |
1.2.1 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| 第9-11页 |
1.2.2 石墨烯的化学性质 | 第11页 |
1.3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| 第11-14页 |
1.3.1 机械剥离法 | 第11-12页 |
1.3.2 化学气相沉积法 | 第12页 |
1.3.3 外延生长法 | 第12页 |
1.3.4 热处理还原法 | 第12-13页 |
1.3.5 电化学还原法 | 第13页 |
1.3.6 氧化还原法 | 第13-14页 |
1.4 石墨烯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1.5 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反应 | 第15-16页 |
1.6 二氧化碳加氢甲烷化催化剂 | 第16-21页 |
1.6.1 活性金属的选择 | 第16-18页 |
1.6.2 载体的选择 | 第18-19页 |
1.6.3 Ni负载量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1.6.4 助剂的影响 | 第20页 |
1.6.5 制备方法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1.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8 本论文主要特色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3-29页 |
2.1 实验原料 | 第23-24页 |
2.2 实验主要仪器 | 第24-25页 |
2.3 催化剂表征 | 第25-27页 |
2.3.1 傅里叶变换红外 | 第25页 |
2.3.2 热重分析 | 第25页 |
2.3.3 拉曼光谱 | 第25-26页 |
2.3.4 X-射线粉末衍射 | 第26页 |
2.3.5 比表面积及孔容孔径测定 | 第26页 |
2.3.6 程序升温还原 | 第26页 |
2.3.7 程序升温脱附 | 第26-27页 |
2.3.8 透射电子显微镜 | 第27页 |
2.3.9 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27页 |
2.4 催化剂活性的测定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及结构表征 | 第29-36页 |
3.1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3.1.1 石墨烯的制备 | 第29-30页 |
3.1.2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0页 |
3.2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5页 |
3.2.1 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2.2 拉曼光谱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2.3 热稳定性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2.4 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3 性能测试 | 第35页 |
3.4 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石墨烯负载Ni催化CO_2甲烷化的研究 | 第36-45页 |
4.1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6-37页 |
4.1.1 石墨烯的制备 | 第36-37页 |
4.1.2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7页 |
4.2 结果与讨论 | 第37-42页 |
4.2.1 红外和拉曼光谱 | 第37-38页 |
4.2.2 XRD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.3 BET分析 | 第39页 |
4.2.4 TEM与SEM分析 | 第39-41页 |
4.2.5 H_2-TPR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3 催化剂活性测试 | 第42-43页 |
4.4 稳定性测试 | 第43页 |
4.5 结论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Ce改性Ni基催化剂催化CO_2甲烷化 | 第45-57页 |
5.1 Ce改性Ni基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5页 |
5.2 Ce含量对Ni-RGO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5.3 载体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| 第47-54页 |
5.3.1 XRD分析 | 第47页 |
5.3.2 拉曼光谱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3.3 物理吸附 | 第48-49页 |
5.3.4 H_2-TPR分析 | 第49-51页 |
5.3.5 TEM分析 | 第51-52页 |
5.3.6 XPS分析 | 第52-54页 |
5.4 催化剂活性测试 | 第54-55页 |
5.5 稳定性测试 | 第55页 |
5.6 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6.1 结论 | 第57页 |
6.2 后续研究方向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