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5页 | 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 
| 第1章 引言 | 第9-15页 | 
| 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 
| 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 
| 1.3 论文的创新点和结构安排 | 第11-15页 | 
| 1.3.1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 
| 1.3.2 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2-15页 | 
| 第2章 光OFDM系统传输原理 | 第15-29页 | 
| 2.1 光OFDM的基本原理 | 第15-18页 | 
| 2.1.1 传统FDM与OFDM的区别 | 第15-16页 | 
| 2.1.2 OFDM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 
| 2.2 OFDM调制的关键技术 | 第18-22页 | 
| 2.2.1 OFDM的快速傅里叶变换 | 第18-19页 | 
| 2.2.2 OFDM的循环前缀 | 第19-22页 | 
| 2.3 各种类型的光OFDM | 第22-26页 | 
| 2.3.1 直接检测光OFDM | 第22-23页 | 
| 2.3.2 相干检测光OFDM | 第23-25页 | 
| 2.3.3 偏振复用相干光OFDM | 第25-26页 | 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9页 | 
| 第3章 CO-OFDM系统关键技术 | 第29-41页 | 
| 3.1 光OFDM信号的峰均比及解决方案 | 第29-32页 | 
| 3.1.1 峰值平均功率比 | 第29-30页 | 
| 3.1.2 PAPR抑制技术 | 第30-32页 | 
| 3.2 DFT-SpreadOFDM信号降低PAPR | 第32-39页 | 
| 3.2.1 DFT-SpreadOFDM系统模型 | 第32-35页 | 
| 3.2.2 DFT-SpreadOFDM的计算复杂度 | 第35-36页 | 
| 3.2.3 实验设计及结果 | 第36-39页 | 
| 3.3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 
| 第4章 高频谱效率Nyquist-WDM-PON系统 | 第41-53页 | 
| 4.1 Nyquist-WDM基本理论 | 第41-43页 | 
| 4.2 Nyquist信号的产生方法 | 第43-45页 | 
| 4.2.1 光滤波产生Nyquist信号 | 第43页 | 
| 4.2.2 电域方式产生Nyquist信号 | 第43-45页 | 
| 4.3 基于相干检测的混合10G/100GNyquist-WDM-PON传输系统 | 第45-51页 | 
| 4.3.1 独立边带调制原理 | 第46-48页 | 
| 4.3.2 基于10G/100G混合信号的Nyquist-WDM-PON传输系统 | 第48-51页 | 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 
| 第5章 高性价比光毫米波产生技术 | 第53-59页 | 
| 5.1 八倍频光载波抑制毫米波产生原理 | 第53-55页 | 
| 5.2 实验装置和结论 | 第55-57页 | 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 
|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 
| 6.1 总结 | 第59-60页 | 
| 6.2 未来展望 | 第60-61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7页 | 
| 致谢 | 第67-69页 | 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9-70页 | 
| 1 个人简历 | 第69页 | 
| 2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9页 | 
| 3 申请专利 | 第69-70页 | 
| 4 参加科研项目 | 第70页 | 
| 5 获奖情况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