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4 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17-19页 |
1.4.1 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1.4.2 不足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关于情境教学法的概述 | 第19-25页 |
2.1 情境教学法的认识 | 第19-21页 |
2.1.1 情境教学法 | 第19-20页 |
2.1.2 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法 | 第20-21页 |
2.2 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| 第21-22页 |
2.2.1 真实性 | 第21页 |
2.2.2 自主参与性 | 第21-22页 |
2.2.3 情感性 | 第22页 |
2.2.4 发展性 | 第22页 |
2.3 情境教学法实施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| 第22-25页 |
2.3.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 | 第22-23页 |
2.3.2 情境教学法的西方理论依据 | 第23-24页 |
2.3.3 情境教学法的国内理论依据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| 第25-31页 |
3.1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| 第25-28页 |
3.1.1 情境教学法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| 第25-26页 |
3.1.2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材内容的实现 | 第26-28页 |
3.2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中的可能性 | 第28-31页 |
3.2.1 新课改理念与情境教学理论的一致性 | 第28页 |
3.2.2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是实施情境教学的理念基础 | 第28-29页 |
3.2.3 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推进情境教学实施的动力 | 第29-30页 |
3.2.4 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是情境教学实施的硬性条件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环节设置 | 第31-46页 |
4.1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环节 | 第31-41页 |
4.1.1 设疑启思,创设问题情境 | 第31-34页 |
4.1.2 感知领悟,创设模拟情境 | 第34-36页 |
4.1.3 巩固练习,创设操作情境 | 第36-38页 |
4.1.4 拓展延伸,创设生活情境 | 第38-41页 |
4.2 情境教学法在具体环节设置中的案例 | 第41-46页 |
第5章 情境教学法在具体运用中的实施建议 | 第46-53页 |
5.1 创设教学情境的建议 | 第46-49页 |
5.1.1 针对学生需求创设情境 | 第46-47页 |
5.1.2 根据课程目标创设情境 | 第47-48页 |
5.1.3 创设情境要一以贯之 | 第48页 |
5.1.4 情境的创设宜“精”不宜”多” | 第48-49页 |
5.2 提高教师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建议 | 第49-51页 |
5.2.1 教师应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知识 | 第49-50页 |
5.2.2 课堂上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| 第50-51页 |
5.3 处理好情境教学和新课改之间的关系 | 第51-53页 |
5.3.1 处理好高中各年级与情境教学法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5.3.2 处理好传统教学和情境教学的关系 | 第52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