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璞归真—柴烧陶瓷艺术中的审美特征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7-12页 |
1.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8-9页 |
1.3 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| 第9-11页 |
1.4 论文的思考路径和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柴烧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| 第12-21页 |
2.1 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| 第12-14页 |
2.2 传统柴烧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| 第14-17页 |
2.3 现代柴烧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| 第17-21页 |
第3章 返璞归真的美学表现性研究 | 第21-31页 |
3.1 中华美学精神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| 第21-22页 |
3.2 中华美学精神的美学表现性 | 第22-23页 |
3.3 老庄美学的审美表现性 | 第23-31页 |
3.3.1 素朴之美 | 第25-27页 |
3.3.2 天然之美 | 第27-29页 |
3.3.3 虚静之美 | 第29-31页 |
第4章 柴烧陶瓷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| 第31-36页 |
4.1 思想观念的创新与传承 | 第31-32页 |
4.2 审美心理的创新与传承 | 第32-34页 |
4.3 表现技法的创新与传承 | 第34-36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36-37页 |
致谢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3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