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运营技术论文--公路运输安全技术论文

基于信息融合的认知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现状总结第20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-24页
第2章 驾驶模拟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第24-38页
    2.1 试验目的及意义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目的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验意义第24页
    2.2 试验平台搭建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生理记录仪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驾驶模拟仿真平台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信息同步第26-27页
    2.3 模拟试验设计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试验对象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试验场景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次任务设备选取及次任务设计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试验流程第29-30页
    2.4 表征参数选取第30-31页
    2.5 数据处理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脑电信号处理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心电信号处理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异常数据处理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数据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6-38页
第3章 驾驶人生理负荷安全性分析第38-52页
    3.1 驾驶人脑电信号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3.2 驾驶人心电信号分析第40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心率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心率增长率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RR间期标准差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低频与高频功率之比第47-50页
    3.3 认知次任务驾驶对驾驶人生理负荷的影响综合分析第5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4章 车辆操纵及运行状态安全性分析第52-68页
    4.1 车辆运行状态表征参数分析第52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纵向速度均值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纵向速度标准差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纵向加速度标准差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侧向加速度标准差第58-60页
    4.2 驾驶人操纵行为表征参数分析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方向盘转角标准差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方向盘熵率值第62-65页
    4.3 认知次任务驾驶对车辆操纵及运行状态的影响综合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第5章 认知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模型及验证研究第68-84页
    5.1 认知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目标第68页
    5.2 评价方法选择第68-70页
    5.3 评价模型构建第7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评价因素集与评语集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确定模糊判断矩阵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第75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综合评价模型第80-81页
    5.4 评价模型验证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确定单因素模糊判断矩阵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判定认知次任务驾驶安全性等级第8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2-84页
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84-86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84-85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85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90页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0-92页
致谢第92-94页
附录第94-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耐久性提升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
下一篇:重庆武隆隧道岩溶重点发育区溶蚀特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