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1.1 高分子水凝胶 | 第11-12页 |
1.2 功能化高分子水凝胶 | 第12-15页 |
1.2.1 温敏水凝胶 | 第12-13页 |
1.2.2 pH响应型水凝胶 | 第13页 |
1.2.3 近红外光响应水凝胶 | 第13-14页 |
1.2.4 自愈合水凝胶 | 第14-15页 |
1.2.5 可注射水凝胶 | 第15页 |
1.3 氧化石墨烯高分子水凝胶 | 第15-19页 |
1.3.1 氧化石墨烯(Graphene Oxide,GO) | 第15-16页 |
1.3.2 GO/聚合物复合水凝胶 | 第16-17页 |
1.3.3 GO超分子自愈合水凝胶 | 第17-19页 |
1.4 高分子水凝胶潜在的生物医学应用 | 第19-22页 |
1.4.1 药物传输或细胞载体 | 第19-20页 |
1.4.2 电子器件 | 第20-21页 |
1.4.3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 | 第21-22页 |
1.5 本论文研究目的、意义及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温控生物粘性GO超分子自愈合水凝胶的制备及药物释放 | 第24-44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4-26页 |
2.2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24-25页 |
2.2.2 实验设备 | 第25-26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6-28页 |
2.3.1 GO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2.3.2 超分子单体(UPyMA)的制备 | 第27页 |
2.3.3 GO超分子水凝胶的制备(GO-HSH) | 第27-28页 |
2.4 理化性能表征 | 第28-30页 |
2.4.1 UPy单元在凝胶体系的接枝率测定 | 第28页 |
2.4.2 流变测试 | 第28页 |
2.4.3 粘性测试 | 第28页 |
2.4.4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28-29页 |
2.4.5 抗癌药物缓释 | 第29页 |
2.4.6 细胞实验 | 第29-30页 |
2.5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43页 |
2.5.1 GO表征及其在凝胶中的分散性 | 第30-32页 |
2.5.2 GO-HSH水凝胶的自愈合性能 | 第32-37页 |
2.5.3 GO-HSH水凝胶的温控生物粘性 | 第37-38页 |
2.5.4 水凝胶的内部结构观察 | 第38-40页 |
2.5.5 DOX药物缓释 | 第40-41页 |
2.5.6 活体细胞实验 | 第41-43页 |
2.6 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三章 可注射GO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三维细胞包裹 | 第44-61页 |
3.1 引言 | 第44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4-46页 |
3.2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44-45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45-46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46-47页 |
3.3.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| 第46页 |
3.3.2 热响应纳米凝胶(tNG)的制备 | 第46页 |
3.3.3 可注射GO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| 第46-47页 |
3.4 理化性能表征 | 第47-49页 |
3.4.1 原子力显微镜(AFM) | 第47页 |
3.4.2 紫外分光光度计(UV) | 第47页 |
3.4.3 流变测试 | 第47-48页 |
3.4.4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48页 |
3.4.5 抗菌实验 | 第48页 |
3.4.6 药物缓释 | 第48页 |
3.4.7 三维细胞包裹 | 第48-49页 |
3.5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60页 |
3.5.1 tNG粒径及温度响应性 | 第49页 |
3.5.2 tNG/GO复合水凝胶的可注射性能 | 第49-51页 |
3.5.3 tNG/GO复合水凝胶的网络形成机理 | 第51-55页 |
3.5.4 tNG/GO复合水凝胶的机械性能 | 第55-57页 |
3.5.5 tNG/GO复合水凝胶的内部结构观察 | 第57页 |
3.5.6 tNG/GO复合水凝胶的抗菌活性 | 第57-59页 |
3.5.7 药物释放及三维包裹细胞 | 第59-60页 |
3.6 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附件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