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计算机网络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

在线社交网络用户影响力量化研究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-4页
一、绪论第7-13页
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研究背景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2、选题意义第8页
    (二)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力度量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基于用户交互的影响力度量第10-11页
    (三)论文研究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(四)论文组织结构第12-13页
二、相关理论与方法第13-24页
    (一)社交网络相关知识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社交影响力的定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、微博类社交网络的特点与优势第13-14页
    (二)图论相关知识第14-16页
    (三)图网络的静态特征第16-18页
    (四)常用的用户影响力度量算法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随机游走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PageRank算法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3、HITS算法第21-23页
    (五)本章小结第23-24页
三、基于结构洞原理寻找大影响力节点方法研究第24-35页
    (一)引言第24-25页
    (二)结构洞的度量指标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网络约束系数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等级度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有效规模与效率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、介数中心性与局部聚类系数第28-29页
    (三)结构洞发现算法的改进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结构洞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结构洞评价算法的改进第30-31页
    (四)结构洞节点识别实验分析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实验数据获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、评价指标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、平均社团实验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、识别大影响力节点实验第33-34页
    (五)本章小结第34-35页
四、基于用户行为和结构洞的用户影响力度量算法第35-44页
    (一)引言第35-36页
    (二)用户行为的量化研究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在线社交网络中的用户行为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用户行为的量化第36-38页
    (三)构建基于用户行为和结构洞的用户影响力度量模型第38-39页
    (四)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实验数据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评价指标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模型有效性实验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、模型准确性实验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(五)本章小结第43-44页
五、本文总结与展望第44-46页
    (一)本文工作总结第44页
    (二)未来研究展望第44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1页
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1-52页
致谢第52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模式的IPv6地址扫描检测算法研究
下一篇:面向Web服务器备份系统的惰性更新复制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