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--中国论文--文化专题研究论文

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自信思想研究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引言第6-11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6-7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状况第7-10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、研究内容、主要创新点第10-11页
第一章 文化自信相关概念解析第11-15页
    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从精神层面来定义文化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从符号层面来定义文化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从整个人类文明出发来定义文化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第12-13页
    第二节 文化自信的含义第13-15页
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自信思想的提出第15-24页
    第一节 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自信思想的形成背景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交流与碰撞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我国进入新时代用文化自信去应对各种挑战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文化自信为道路、理论、制度自信提供基础支撑第17-18页
    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自信思想的提出依据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文化自信思想的主要来源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是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依据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思想的牢固根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人类优秀文化思想为文化自信思想提供有益借鉴第22-24页
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自信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4-35页
    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思想的精神基因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敬民保德、民为邦本的以民为本精神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刚健有为、自强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厚德载物、和而不同的文化会通精神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道法自然、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精神第27-28页
    第二节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思想的红色基因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是革命文化的基本特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革命文化的根本宗旨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顾全大局、无私奉献是革命文化的精神风范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崇高理想、坚定信念是革命文化的不竭动力第30页
    第三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思想的精髓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“三个面向”为基本要求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民族的、科学的、大众的为发展方向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第33-35页
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自信思想的基本特征第35-41页
    第一节 人民性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人民是文化自信思想的主体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为人民服务是文化自信思想的内在要求第36页
    第二节 传承性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文化自信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文化自信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继承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文化自信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的发扬光大第37页
    第三节 科学性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文化自信思想有着科学的指导思想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文化自信思想有着科学的发展方向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文化自信思想有着科学的价值观第38页
    第四节 开放性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各美其美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美人之美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美美与共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天下大同第39页
    第五节 创新性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文化观念创新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文化内容创新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文化形式创新第40-41页
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价值第41-45页
    第一节 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价值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有利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第42-43页
    第二节 文化自信思想的实践价值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为实现文化强国提供有力保障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为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互通、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第44-45页
结语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8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8-49页
致谢第49-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《江山无尽图》看中国山水画对韩国山水画的影响
下一篇:协商式参与: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研究--以四川省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