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1 论文写作思路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4 论文研究特色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H海关远程技术服务管理现状 | 第15-23页 |
2.1 H海关概况 | 第15-16页 |
2.1.1 H海关组织机构概况 | 第15页 |
2.1.2 H海关业务概况 | 第15-16页 |
2.2 远程技术服务管理现状 | 第16-21页 |
2.2.1 科技应用基础概况 | 第16-17页 |
2.2.2 技术服务组织结构现状 | 第17-18页 |
2.2.3 技术服务人员管理现状 | 第18-2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H海关远程技术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23-35页 |
3.1 远程技术服务基础平台 | 第23-27页 |
3.1.1 基于现有技术基础平台实现远程技术服务的问题 | 第23-24页 |
3.1.2 海关技术服务平台发展情况分析 | 第24-27页 |
3.2 远程技术服务组织结构问题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3 远程技术服务人员管理问题分析 | 第29-33页 |
3.3.1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管理问题 | 第29-32页 |
3.3.2 聘用技术服务人员的管理问题 | 第32-33页 |
3.3.3 其他海关专家的管理问题 | 第3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H海关远程技术服务管理现状的评价 | 第35-46页 |
4.1 指标体系设计 | 第35-39页 |
4.1.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| 第35-36页 |
4.1.2 指标体系层次分析及体系建立 | 第36-39页 |
4.2 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39-42页 |
4.2.1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| 第39-40页 |
4.2.2 评价标准的选取 | 第40页 |
4.2.3 计算综合分值 | 第40-42页 |
4.3 评价样本概况 | 第42-43页 |
4.4 计算评价分值 | 第43-46页 |
第5章 改进H海关远程技术服务管理的对策 | 第46-63页 |
5.1 技术平台升级 | 第46-48页 |
5.2 组织机构调整 | 第48-53页 |
5.2.1 建立单一入口的服务模式 | 第48-49页 |
5.2.2 技术部门重组和“虚拟技术服务中心” | 第49-51页 |
5.2.3 引入外援——远程技术服务外包 | 第51-53页 |
5.3 人员管理改革 | 第53-61页 |
5.3.1 调整技术人员招聘与选拔政策 | 第53-54页 |
5.3.2 建立工作量评估体系 | 第54-56页 |
5.3.3 技术服务人员中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管理 | 第56-60页 |
5.3.4 技术服务人员中聘用人员的管理 | 第60-6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结论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