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总体规划论文

1949年以来广州旧城的形态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20-4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20-21页
    1.2 概念界定第21-23页
    1.3 研究综述第23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综述第23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综述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相关研究述评第34-35页
    1.4 研究视角第35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基于形态分区理念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研究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基于自组织机制的城市形态演变动力机制研究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基于形态类型学的城市形态设计干预控制研究第41-42页
    1.5 研究意义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理论意义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实践意义第43-44页
    1.6 研究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 1.7 研究框架第45-47页
第二章 1949-1978年广州旧城的形态演变特征第47-85页
    2.1 发展背景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1949年前的广州历史城区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1949-1978年广州中心城区的发展第48-49页
    2.2 1949-1978年广州旧城的功能布局演变第49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旧城地区的外延扩张与内外圈层格局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1949年建成区内的功能布局演变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1949年建成区外的功能布局演变第54-57页
    2.3 1949-1978年广州旧城的形态格局演变第57-8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于形态分区理念的分析框架建立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1949年广州旧城的形态基底第59-6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1949-1978年广州旧城的形态格局演变第69-8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84-85页
第三章 1978年以来广州旧城的形态演变特征第85-151页
    3.1 发展背景第85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更新改造初期(1978-1986年)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快速更新发展期(1986-1997)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调整控制期(1998-2005年)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重新启动期(2006至今)第89-90页
    3.2 1978年以来广州旧城的功能布局演变第90-10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用地扩张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传统商业空间布局演变第91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现代商务服务业空间布局演变第96-10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居住功能空间演变第100-10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制造业空间演变第105-106页
    3.3 1978年以来广州旧城的形态格局演变第106-1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旧城更新量的总体评估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1978年形态单元的演变情况第109-1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2010年形态单元与形态区域的划定第125-1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1978-2010年形态格局的演变特征第141页
    3.4 1978以来广州旧城历史形态格局演变特征第141-1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明清古城形态格局演变第141-1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历史街区演变第144-1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建筑高度演变与古城标示分析第148-14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149-151页
第四章 1949年以来广州旧城形态演变的总体规律第151-173页
    4.1 整体形态格局的演变规律第151-154页
    4.2 形态单元的演变规律第154-1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形态单元的继承、演替与分裂过程第154-1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形态单元的多样性趋势第157-1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形态单元的周期性演进第160-165页
    4.3 产权地块的演变规律第165-168页
    4.4 城市形态演变中的形态框架特征第168-17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历史道路系统的继承第169-1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连续高架系统的植入及影响第170-172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172-173页
第五章 广州旧城形态演变中的自组织机制第173-217页
    5.1 城市形态演化中的自组织机制第173-17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城市形态自组织机制的相关研究第173-1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城市形态自组织演化研究的关键问题第174-175页
    5.2 广州旧城形态演变中的功能-形态结构循环适配过程第175-178页
    5.3 广州旧城形态演变中的竞争协同机制第178-20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经济视角下的竞争协同机制第178-19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社会视角下的竞争协同机制第194-205页
    5.4 广州旧城形态演变中的分形特征第205-21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分形分析的意义与测定方法第206-20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广州旧城街道系统演变的分形特征第207-21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旧城土地利用演变的分形特征第210-21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旧城形态单元演变的分形特征第211-213页
    5.5 广州旧城形态演变中的混沌与秩序第213-215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215-217页
第六章 广州旧城形态演变中的规划调控机制及优化探讨第217-272页
    6.1 广州旧城形态演变中的规划调控机制及主要问题第217-23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更新改造政策第217-22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城市规划管控第225-236页
    6.2 广州旧城形态演变的情景分析第236-24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自组织作用下的旧城形态演变情景分析第236-23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他组织干预下的旧城形态演变情景分析第238-240页
    6.3 多元目标体系下广州旧城的形态调控方向第240-24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经济目标导向与旧城形态调控第241-24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社会目标导向与旧城形态调控第244-24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历史文化目标导向与旧城形态控制第24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多元目标体系下广州旧城的形态发展图景第246-249页
    6.4 广州旧城形态调控机制的优化探讨第249-27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更新改造政策优化第249-25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规划控制体系优化第255-271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271-272页
结论与讨论第272-277页
参考文献第277-284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84-285页
致谢第285-286页
附件第286页

论文共2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--基于大学生活的社会学考察
下一篇:主要发达国家保险监管制度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