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地区贸易经济论文

上海商业街区功能空间集聚与演化研究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-4页
第1章 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9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内容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技术路线第11-12页
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2-24页
    2.1 商业功能及相关概念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商业街区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商业功能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商业集聚第14页
    2.2 相关理论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区位理论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中心地理论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商业集聚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2.3 文献计量分析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国内文献计量分析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国外文献计量分析第18-20页
    2.4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商业街的研究综述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商业区位的研究综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商业集聚的研究综述第22-24页
第3章 上海商业街区发展历程及现状第24-33页
    3.1 上海商业街区发展历程回顾第24-26页
    3.2 上海商业街区发展现状评析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商业街经济规模迅速增长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“3+1”商业网点格局体系凸显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多中心等级发展、块状聚集的商业格局显现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大型知名商企成为高级别商业街区核心支撑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新零售、新业态成为商业街区发展新亮点第32-33页
第4章 商业街区功能空间集聚形态与演化趋势第33-60页
    4.1 样本选取与数据采集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研究样本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数据采集第36-39页
    4.2 研究方法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核密度分析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RipleyK函数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缓冲区分析法第40-41页
    4.3 商业街区功能空间集聚与演化第41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商业街区网点发展态势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南京东路商业街区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五角场商业街区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田林路商业街区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龙茗路商业街区第47-49页
    4.4 商业街区功能组合空间集聚形态第49-51页
    4.5 商业街区功能空间集聚规模与强度第51-53页
    4.6 商业街区功能空间集聚影响因素分析第53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居住小区(人口)与商业网点关系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地铁站点(交通)与商业网点关系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政府政策与规划引导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经济效应推动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居民消费结构与行为因素影响第58-60页
第5章 商业街区功能空间关联性分析第60-74页
    5.1 空间关联内涵及方法解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空间关联内涵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空间关联分析方法第61-62页
    5.2 商业街区功能空间关联测度第62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南京东路商业街区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五角场商业街区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田林路商业街区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龙茗路商业街区第68-70页
    5.3 商业街区功能空间集聚的层次第70-74页
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4-76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4-75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5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7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-80页
致谢第80-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P2P网络借贷行业运营模式问题的研究--以陆金服为例
下一篇: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