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实验与表征中所用的仪器及测试方法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7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2 稀土单分子磁体研究进展 | 第13-28页 |
1.2.1 单分子磁体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4页 |
1.2.2 稀土单分子磁体的设计 | 第14-15页 |
1.2.3 稀土单离子磁体 | 第15-21页 |
1.2.4 多核稀土单分子磁体 | 第21-24页 |
1.2.5 单分子磁环(SMT) | 第24-28页 |
1.3 选题依据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8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7页 |
第二章 Dy_3+Dy_3簇的构筑及其磁性研究 | 第37-52页 |
2.1 引言 | 第37-38页 |
2.2 配合物Dy_6(1)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| 第38-42页 |
2.2.1 配合物1的合成 | 第38页 |
2.2.2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测定与描述 | 第38-42页 |
2.3 配合物1的磁性研究 | 第42-48页 |
2.3.1 配合物1的静态磁学性质 | 第42-43页 |
2.3.2 配合物1的动态磁学研究 | 第43-45页 |
2.3.3 配合物Dy_6(1)和Dy_6Na_2(2)磁性-结构关系的研究 | 第45-47页 |
2.3.4 配合物1的磁矩计算 | 第47-48页 |
2.4 本章小节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第三章 从Dy_4L_4~1,Dy_8L_8~1分子螺旋到Dy_(12)L_(12)~1超分子笼的构筑 | 第52-74页 |
3.1 引言 | 第52-53页 |
3.2 柔性双酰腙配体H_2L~1的合成 | 第53页 |
3.3 配合物Dy_4L_4~1,Dy_8L_8~1以及Dy_(12)L_(12)~1的合成 | 第53-54页 |
3.3.1 配合物Dy_4L_4~1(3)的合成 | 第53-54页 |
3.3.2 配合物Dy_8L_8~1(4)的合成 | 第54页 |
3.3.3 配合物Dy_(12)L_(12)~1(5)的合成 | 第54页 |
3.4 配合物3-5的晶体结构 | 第54-66页 |
3.4.1 配合物3的晶体结构 | 第54-58页 |
3.4.2 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 | 第58-61页 |
3.4.3 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 | 第61-66页 |
3.5 配合物3-5的磁性研究 | 第66-70页 |
3.5.1 配合物3-5的静态磁性研究 | 第66-67页 |
3.5.2 配合物3-5的动态磁性研究 | 第67-70页 |
3.6 本章小节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第四章 [2×2]Dy_2Fe_2超分子格子的设计及磁性研究 | 第74-94页 |
4.1 引言 | 第74-75页 |
4.2 不对称双Schiff配体H_2L~2的合成 | 第75-76页 |
4.3 [2×2]Dy_2Fe_2配合物6-8的合成 | 第76页 |
4.3.1 配合物Dy_2Fe_2L_4~2-NO_3(6)的合成 | 第76页 |
4.3.2 配合物Dy_2Fe_2L_4~2-OH(7)的合成 | 第76页 |
4.3.3 配合物Dy_2Fe_2L_4~2-SCN(8)的合成 | 第76页 |
4.4 [2×2]Dy_2Fe_2配合物6-8的晶体结构 | 第76-85页 |
4.4.1 [2×2]Dy_2Fe_2配合物6的晶体结构 | 第76-80页 |
4.4.2 [2×2]Dy_2Fe_2配合物7-8的晶体结构 | 第80-85页 |
4.5 配合物6-8的磁性研究 | 第85-89页 |
4.5.1 配合物6-8的静态磁学行为 | 第85-87页 |
4.5.2 配合物6-8的动态磁学行为 | 第87-8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89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4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4-96页 |
致谢 | 第96-9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