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引言 | 第12页 |
1.2 燃料电池概述 | 第12-13页 |
1.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3.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3.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机理 | 第14页 |
1.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5 Au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应用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6 常见的催化剂负载物 | 第17-18页 |
1.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7.1 研究意义 | 第18页 |
1.7.2 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0-26页 |
2.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| 第20-22页 |
2.1.1 实验试剂 | 第20-21页 |
2.1.2 材料制备仪器 | 第21页 |
2.1.3 测试与表征仪器 | 第21-22页 |
2.2 催化材料的物理结构表征 | 第22-24页 |
2.2.1 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(UV-vis) | 第22页 |
2.2.2 扫描电子显微镜(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,SEM) | 第22-23页 |
2.2.3 透射电子显微镜(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,TEM) | 第23页 |
2.2.4 X射线衍射(X?RayDiffraction,XRD) | 第23页 |
2.2.5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?Ray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,XPS) | 第23页 |
2.2.6 材料孔结构与比表面积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2.7 热重分析(TG) | 第24页 |
2.3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4-26页 |
2.3.1 电化学性能测试系统 | 第24页 |
2.3.2 工作电极的制备 | 第24页 |
2.3.3 电催化性能测试内容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金团簇/碳纳米片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的研究 | 第26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26-27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27-29页 |
3.2.1 碳纳米片的制备 | 第27页 |
3.2.2 Au_(102)(p-MBA)44纳米团簇的合成 | 第27-28页 |
3.2.3 金碳纳米复合材料(AuCNS)的制备 | 第28-2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9-40页 |
3.3.1 材料结构特性 | 第29-36页 |
3.3.2 氧还原催化活性测试 | 第36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基于多肽R5模板化的金、铂催化剂的ORR催化性能研究 | 第41-55页 |
4.1 引言 | 第41-42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42-43页 |
4.2.1 R5模板化的Au或Pt纳米材料的制备 | 第42页 |
4.2.2 材料表征 | 第42-43页 |
4.2.3 ORR电化学测试 | 第43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3页 |
4.3.1 R5模板化的Au或Pt纳米材料结构表征 | 第43-46页 |
4.3.2 R5-Au-X或R5-Pt-X的ORR催化性能研究 | 第46-5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基于多肽A4的金银合金网络纳米材料的ORR催化性能研究 | 第55-68页 |
5.1 引言 | 第55-56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56-57页 |
5.2.1 基于多肽A4的金银合金纳米材料的制备 | 第56页 |
5.2.2 材料表征 | 第56-57页 |
5.2.3 电化学测试 | 第57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7页 |
5.3.1 电催化性能比较 | 第57-63页 |
5.3.2 形貌结构表征 | 第63-6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结论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8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2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6页 |
附件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