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7页 |
1.1 课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| 第12-13页 |
1.3 概念界定 | 第13-18页 |
1.3.1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| 第13-16页 |
1.3.2 简约化 | 第16-17页 |
1.3.3 表象 | 第17-18页 |
1.4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| 第18-24页 |
1.4.1 关于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作品及其思想的研究 | 第18-23页 |
1.4.2 国外对简约化设计的研究 | 第23-24页 |
1.4.3 国内对简约化设计的研究 | 第24页 |
1.5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24-25页 |
1.6 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25-27页 |
第2章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简约化表象的思想溯源 | 第27-51页 |
2.1 当代艺术的融合与提炼 | 第27-33页 |
2.1.1 波普艺术的演绎 | 第29-31页 |
2.1.2 动态艺术的展演 | 第31-33页 |
2.2 新简约主义的来源与发展 | 第33-40页 |
2.2.1 极少主义 | 第35-36页 |
2.2.2 新简约主义 | 第36-40页 |
2.3 现象学的渗透 | 第40-44页 |
2.3.1 知觉体验的心理学释义 | 第40-43页 |
2.3.2 空间叙事的情景体验 | 第43-44页 |
2.4 瑞士现代主义的理性指引 | 第44-50页 |
2.4.1 拓展本土化表现方式 | 第44-46页 |
2.4.2 新功能主义的感悟 | 第46-48页 |
2.4.3 “自在生成”的技术导向 | 第48-50页 |
2.5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3章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简约化表象的手法阐释 | 第51-71页 |
3.1 具有雕塑感的几何形体 | 第51-58页 |
3.1.1 单一几何形体 | 第52-54页 |
3.1.2 几何形体的重叠组合 | 第54-57页 |
3.1.3 几何形体的变形 | 第57-58页 |
3.2 材料运用的简约化 | 第58-64页 |
3.2.1 同一材料覆盖的表皮 | 第59-60页 |
3.2.2 平行条带的有序重复 | 第60-62页 |
3.2.3 网格编织的“外衣” | 第62-64页 |
3.3 空间表象的简约化 | 第64-70页 |
3.3.1 纯净的功能空间 | 第64-65页 |
3.3.2 少即多的空间设计手法 | 第65-68页 |
3.3.3 内外空间的一体化 | 第68-70页 |
3.4 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4章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简约化表象的特质彰显 | 第71-93页 |
4.1 对地域特色的尊重 | 第71-79页 |
4.1.1 传统材料的创新 | 第71-75页 |
4.1.2 本土技艺的传承 | 第75-77页 |
4.1.3 充分考虑地域特征 | 第77-79页 |
4.2 对建造技艺的拓延 | 第79-85页 |
4.2.1 暴露的简明结构体系 | 第79-81页 |
4.2.2 精湛的节点连接 | 第81-83页 |
4.2.3 巧妙的材质扩展 | 第83-85页 |
4.3 对自然元素的融入 | 第85-91页 |
4.3.1 植物因子的引入 | 第85-87页 |
4.3.2 从土壤生长出来 | 第87-89页 |
4.3.3 气候因素的影响 | 第89-91页 |
4.4 小结 | 第91-93页 |
第5章 简约化表象的实例分析——以沃克艺术中心为例 | 第93-106页 |
5.1 沃克艺术中心概述 | 第93-96页 |
5.1.1 设计初衷 | 第93页 |
5.1.2 历史概况和周边地形 | 第93-96页 |
5.1.3 简约化表象 | 第96页 |
5.2 沃克艺术中心的设计手法 | 第96-101页 |
5.2.1 几何形体 | 第96-99页 |
5.2.2 建筑材料 | 第99-100页 |
5.2.3 空间设计 | 第100-101页 |
5.3 沃克艺术中心的特色 | 第101-104页 |
5.3.1 中心作为城镇广场 | 第102-103页 |
5.3.2 知觉体验计划 | 第103-104页 |
5.4 总结 | 第104-106页 |
结论 | 第106-10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8-114页 |
附录1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全部已建建筑作品年表 | 第114-132页 |
附录2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主要荣誉与奖项 | 第132-13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3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