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政治理论论文--政治学史、政治思想史论文--世界政治思想史论文

查尔斯·蒂利的抗争政治理论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理论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现实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创新与不足第13-16页
第二章 蒂利的抗争政治理论概述第16-26页
    2.1 蒂利抗争政治理论的演变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社会运动理论演变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革命理论演变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抗争政治理论演变第19页
    2.2 蒂利抗争政治的概念及类型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抗争政治的概念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蒂利关于抗争政治的类型划分第21-22页
    2.3 抗争政治的突出表现:集体行动的暴力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集体暴力的过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政治制度与集体暴力第23-26页
第三章 蒂利抗争政治的过程第26-32页
    3.1 蒂利的政治过程理论第26-27页
    3.2 抗争政治的过程分析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动员过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认同过程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规模转变过程第30-32页
第四章 抗争政治的后果:民主化与去民主化第32-48页
    4.1 民主的定义及民主化的标志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民主的定义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民主化和去民主化的标志第34-36页
    4.2 民主化的过程分析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民主化的路径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民主化的机制第38-44页
    4.3 抗争政治与民主化第44-45页
    4.4 抗争政治与去民主化第45-48页
第五章 蒂利抗争理论的评价第48-54页
    5.1 蒂利抗争政治理论的积极作用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抗争政治与民主关系的新解读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蒂利抗争政治理论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第50-51页
    5.2 蒂利抗争理论的不足第51-54页
结语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0页
附录第60-62页
致谢第62-64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统计分析及优化路径研究--以浙江大学为例
下一篇:中国三大区域幸福指数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