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尔斯·蒂利的抗争政治理论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理论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2 现实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创新 | 第13-16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3.2 创新与不足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蒂利的抗争政治理论概述 | 第16-26页 |
2.1 蒂利抗争政治理论的演变 | 第16-19页 |
2.1.1 社会运动理论演变 | 第16-18页 |
2.1.2 革命理论演变 | 第18-19页 |
2.1.3 抗争政治理论演变 | 第19页 |
2.2 蒂利抗争政治的概念及类型 | 第19-22页 |
2.2.1 抗争政治的概念 | 第19-21页 |
2.2.2 蒂利关于抗争政治的类型划分 | 第21-22页 |
2.3 抗争政治的突出表现:集体行动的暴力 | 第22-26页 |
2.3.1 集体暴力的过程 | 第22-23页 |
2.3.2 政治制度与集体暴力 | 第23-26页 |
第三章 蒂利抗争政治的过程 | 第26-32页 |
3.1 蒂利的政治过程理论 | 第26-27页 |
3.2 抗争政治的过程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2.1 动员过程 | 第27-28页 |
3.2.2 认同过程 | 第28-30页 |
3.2.3 规模转变过程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抗争政治的后果:民主化与去民主化 | 第32-48页 |
4.1 民主的定义及民主化的标志 | 第32-36页 |
4.1.1 民主的定义 | 第32-34页 |
4.1.2 民主化和去民主化的标志 | 第34-36页 |
4.2 民主化的过程分析 | 第36-44页 |
4.2.1 民主化的路径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2.2 民主化的机制 | 第38-44页 |
4.3 抗争政治与民主化 | 第44-45页 |
4.4 抗争政治与去民主化 | 第45-48页 |
第五章 蒂利抗争理论的评价 | 第48-54页 |
5.1 蒂利抗争政治理论的积极作用 | 第48-51页 |
5.1.1 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 | 第48-49页 |
5.1.2 抗争政治与民主关系的新解读 | 第49-50页 |
5.1.3 蒂利抗争政治理论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| 第50-51页 |
5.2 蒂利抗争理论的不足 | 第51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