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仲裁法论文

论仲裁第三人制度在我国的引入

摘要第2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导言第10-14页
   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10页
    二、文献综述第10-13页
    三、主要研究方法第13-14页
第一章 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概述第14-19页
    第一节 诉讼第三人概述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诉讼第三人的概念与分类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设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原因第15-16页
    第二节 仲裁第三人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学者关于仲裁第三人概念的讨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小结第17页
    第三节 诉讼第三人与仲裁第三人的区别联系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诉讼第三人与仲裁第三人的联系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诉讼第三人与仲裁第三人的区别第18-19页
第二章 仲裁第三人与相关概念辨析第19-30页
    第一节 仲裁第三人与仲裁协议第三人第19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出现仲裁协议第三方的主要情形第19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仲裁第三人与仲裁协议第三人的区别第26页
    第二节 仲裁第三人与多方当事人仲裁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概述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仲裁第三人与合并仲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仲裁第三人与同步审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仲裁第三人与连环仲裁第29-30页
第三章 是否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论争第30-38页
    第一节 否定说及相关理论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仲裁的契约性及意思自治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仲裁的经济性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仲裁的保密性第31-32页
    第二节 肯定说及相关理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仲裁的经济及效益原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仲裁的准司法性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确保仲裁裁决保持一致性第33页
    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实现公正和效率的需要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顺应实践的需要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引入仲裁第三人不会破坏仲裁的保密性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仲裁第三人制度必须建立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之上第36-38页
第四章 仲裁第三人的立法与仲裁规则的比较研究第38-49页
    第一节 各国立法与实践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荷兰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比利时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美国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英国第40页
    第二节 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《巴黎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》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《伦敦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》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日本商事仲裁协会《商事仲裁规则》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《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》第41页
    第三节 各国和各仲裁机构关于仲裁第三人的立法和规定的总结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间接立法模式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直接立法模式第42-43页
    第四节 我国现行立法与实践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《仲裁法》的规定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仲裁机构的规定第44-49页
第五章 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建设的探索和建议第49-51页
    第一节 仲裁第三人的范围第49页
    第二节 第三人加入的形式第49页
    第三节 仲裁员的确定第49-50页
    第四节 第三人的权利第50-51页
结语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国际投资仲裁中的透明度原则研究
下一篇: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