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2.2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4-15页 |
1.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15-17页 |
1.3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页 |
1.3.2 流程再造理论 | 第15-17页 |
1.3.3 完善应用综合治税平台的理论借鉴 | 第17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广州市国税系统应用综合治税平台的现状 | 第19-26页 |
2.1 广州市综合治税平台的基本情况 | 第19-21页 |
2.1.1 法律和制度发展现状 | 第19-20页 |
2.1.2 广州市综合治税平台发展成效 | 第20-21页 |
2.2 广州市国税系统应用综合治税平台的基本情况 | 第21-24页 |
2.2.1 广州市国税系统应用综合治税平台取得的成效 | 第21-23页 |
2.2.2 广州市国税系统实施税务部门职能化的现状 | 第23-24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广州市国税系统应用综合治税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6-33页 |
3.1 广州市国税系统应用综合治税平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9页 |
3.1.1 部分成员单位对综合治税平台的认识不到位 | 第26页 |
3.1.2 社会综合治税主体覆盖范围有待扩大 | 第26页 |
3.1.3 综合治税平台的信息交换共享程度和范围有待提高 | 第26-27页 |
3.1.4 第三方信息应用于税源风险管理系统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| 第27-28页 |
3.1.5 基层单位对第三方信息的应用有待完善 | 第28页 |
3.1.6 对已获取第三方信息的重视程度不足 | 第28-29页 |
3.2 广州市国税系统应用综合治税平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2.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| 第29页 |
3.2.2 缺乏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,共享涉税信息积极性不足 | 第29页 |
3.2.3 缺乏协同处理事务的能力和效用 | 第29-30页 |
3.2.4 缺乏与应用综合治税平台第三方信息相结合的征管流程 | 第30页 |
3.2.5 综合治税平台数据转换和分析的信息技术仍有待完善 | 第30-31页 |
3.2.6 充分应用综合治税平台第三方信息的组织文化和技能尚未形成 | 第3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国内外税收征管应用第三方信息的经验启示 | 第33-46页 |
4.1 国内应用第三方信息的经验启示 | 第33-37页 |
4.1.1 广州市国税系统应用工商部门登记信息经验介绍 | 第33-34页 |
4.1.2 纳税评估管理案例应用第三方信息的经验启示 | 第34-37页 |
4.2 国外税收征管应用第三方信息的经验启示 | 第37-44页 |
4.2.1 美国税收征管应用第三方信息的经验启示 | 第38-41页 |
4.2.2 澳大利亚税收征管应用第三方信息的经验启示 | 第41-43页 |
4.2.3 德国税收征管应用第三方信息的经验启示 | 第43-44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国税系统应用综合治税平台的对策建议 | 第46-55页 |
5.1 加快税收法治化进程,形成多元化的综合治税主体 | 第46-47页 |
5.2 明确税收管理的公共职责,建立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体制 | 第47-48页 |
5.3 还责于社会和纳税人,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综合治税环境 | 第48-50页 |
5.4 健全以第三方信息与纳税人申报信息相结合的税源风险管理流程 | 第50-53页 |
5.5 增强应用综合治税平台的信息管理能力 | 第53页 |
5.6 强化税务部门人员的精细化管理 | 第53-54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附件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