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入热作用的微造型轴承及脂润滑轴承摩擦学性能研究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1.1 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| 1.2.1 微造型轴承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1.2.2 轴承气穴现象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1.2.3 脂轴承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1.3 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| 2 计入热作用的微造型轴承润滑性能研究 | 第17-37页 |
| 2.1 计入热作用的微造型轴承数学模型 | 第17-20页 |
| 2.1.1 流体控制方程 | 第17-18页 |
| 2.1.2 固体域控制方程 | 第18-19页 |
| 2.1.3 耦合面控制方程 | 第19页 |
| 2.1.4 润滑性能方程 | 第19-20页 |
| 2.2 计算模型 | 第20-22页 |
| 2.2.1 微造型轴承模型 | 第20-21页 |
| 2.2.2 计算设置 | 第21-22页 |
| 2.3 有效性验证 | 第22页 |
| 2.4 计算结果与分析 | 第22-34页 |
| 2.4.1 热模型与等温模型润滑性能比较 | 第23-25页 |
| 2.4.2 微造型对滑动轴承温度影响 | 第25-29页 |
| 2.4.3 微造型对滑动轴承润滑性能影响 | 第29-34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7页 |
| 3 计入热作用的微造型轴承单气泡动力学研究 | 第37-57页 |
| 3.1 微造型轴承物理模型 | 第37-38页 |
| 3.2 计入热作用的微造型轴承计算模型 | 第38-49页 |
| 3.2.1 基本方程 | 第38-43页 |
| 3.2.2 方程无量纲化 | 第43-45页 |
| 3.2.3 基本方程离散 | 第45-46页 |
| 3.2.4 计算流程 | 第46-47页 |
| 3.2.5 计算方法 | 第47-49页 |
| 3.3 模型有效性验证 | 第49-51页 |
| 3.4 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5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| 4 计入热作用的微造型轴承多气泡动力学研究 | 第57-95页 |
| 4.1 计算模型 | 第57页 |
| 4.2 计算流程 | 第57-58页 |
| 4.3 计算方法对比 | 第58-60页 |
| 4.4 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60-92页 |
| 4.4.1 长径比对气泡性能影响 | 第60-65页 |
| 4.4.2 工况参数对气泡性能影响 | 第65-76页 |
| 4.4.3 微造型参数对气泡性能影响 | 第76-92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92-95页 |
| 5 计入热作用的脂润滑轴承润滑性能研究 | 第95-125页 |
| 5.1 光滑轴承物理模型 | 第95页 |
| 5.2 计入热作用的脂润滑轴承数学模型 | 第95-103页 |
| 5.2.1 脂润滑雷诺方程 | 第95-99页 |
| 5.2.2 脂润滑能量方程 | 第99-100页 |
| 5.2.3 方程无量纲化 | 第100-102页 |
| 5.2.4 润滑性能方程 | 第102-103页 |
| 5.3 计算设置 | 第103-104页 |
| 5.3.1 计算流程 | 第103页 |
| 5.3.2 边界设置 | 第103-104页 |
| 5.4 模型有效性验证 | 第104-105页 |
| 5.5 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105-122页 |
| 5.5.1 流变系数对轴承润滑性能影响 | 第105-109页 |
| 5.5.2 温度对轴承润滑性能影响 | 第109-111页 |
| 5.5.3 偏心率对轴承润滑性能影响 | 第111-114页 |
| 5.5.4 表面形貌对轴承润滑性能影响 | 第114-122页 |
| 5.6 本章小结 | 第122-125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125-127页 |
| 6.1 结论 | 第125-126页 |
| 6.2 后续工作展望 | 第126-127页 |
| 致谢 | 第127-12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9-133页 |
| 附录 | 第133页 |
| A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项目 | 第133页 |
| B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