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中文文摘 | 第5-10页 |
绪论 | 第10-24页 |
0.1 金属有机配合物中的作用力及影响 | 第10-12页 |
0.1.1 配位键 | 第10-11页 |
0.1.2 氢键 | 第11页 |
0.1.3 π-π堆积作用 | 第11-12页 |
0.2 影响金属有机配合物形成的因素 | 第12-17页 |
0.2.1 金属离子 | 第13页 |
0.2.2 有机配体 | 第13-15页 |
0.2.3 反应条件 | 第15-17页 |
0.3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| 第17-18页 |
0.4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应用 | 第18-23页 |
0.4.1 分子基磁体 | 第18-20页 |
0.4.2 荧光 | 第20页 |
0.4.3 吸附 | 第20-21页 |
0.4.4 催化 | 第21-23页 |
0.5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3-24页 |
第一章 3,4-吡啶二羧酸与二吡啶类配体构筑的Ni(Ⅱ)金属有机配合物 | 第24-48页 |
1.1 引言 | 第24页 |
1.2 反应原料 | 第24-25页 |
1.3 测试仪器 | 第25页 |
1.4 化合物的合成 | 第25-27页 |
1.4.1 化合物[Ni_2(3,4-pydc)_2(dpe)(H_2O)_2]_n·(H_2O)_n(1)的合成 | 第25-26页 |
1.4.2 化合物[Ni_2(3,4-pydc)_2(dpy)(H_2O)_2]_n·(H_2O)_n(2)的合成 | 第26页 |
1.4.3 化合物[Ni_2(3,4-pydc)_2(H_2O)_3]_n(H_2O)_(4n)(3)的合成 | 第26-27页 |
1.5 晶体结构和性能表征 | 第27-45页 |
1.5.1 化合物[Ni_2(3,4-pydc)_2(H_2O)_3]_n(H_2O)_(4n)(1)晶体结构 | 第29-32页 |
1.5.2 化合物[Ni_2(3,4-pydc)_2(H_2O)_3]_n(H_2O)_(4n)(1)谱学特征 | 第32-34页 |
1.5.3 化合物[Ni_2(3,4-pydc)_2(H_2O)_3]_n(H_2O)_(4n)(2)晶体结构 | 第34-37页 |
1.5.4 化合物[Ni_2(3,4-pydc)_2(H_2O)_3]_n(H_2O)_(4n)(2)谱学特征 | 第37-40页 |
1.5.5 化合物[Ni_2(3,4-pydc)_2(H_2O)_3]_n(H_2O)_(4n)(3)晶体结构 | 第40-42页 |
1.5.6 化合物[Ni_2(3,4-pydc)_2(H_2O)_3]_n(H_2O)_(4n)(3)谱学特征 | 第42-45页 |
1.6 小结 | 第45-48页 |
第二章 3,4-吡啶二羧酸和二咪唑类配体构筑的Ni(Ⅱ)金属有机配合物 | 第48-82页 |
2.1 引言 | 第48页 |
2.2 反应原料 | 第48页 |
2.3 测试仪器 | 第48-49页 |
2.4 化合物的合成 | 第49-52页 |
2.4.1 化合物[Ni(3,4-pydc)(bimp)(H_2O)_n](4)的合成 | 第49页 |
2.4.2 化合物的合成[Ni(3,4-pydc)(bimp)(H_2O)]_n(5) | 第49-50页 |
2.4.3 化合物[Ni(3,4-pydc)(bimp)_(0.5)(H_2O)_2]_n·(H_2O)_n(6)的合成 | 第50-51页 |
2.4.4 化合物[Ni(3,4-pydc)(bimp)(H_2O)]_n·(H_2O)_(0.5n)(7)的合成 | 第51页 |
2.4.5 化合物[Ni_2(3,4-pydc)_2(bimp)_2]_n·(H_2O)_(5n)(8)的合成 | 第51-52页 |
2.5 晶体结构和性能表征 | 第52-79页 |
2.5.1 化合物[Ni(3,4-pydc)(bime)(H_2O)]_n(4)晶体结构 | 第55-58页 |
2.5.2 化合物[Ni(3,4-pydc)(bime)(H_2O)]_n(4)谱学特征 | 第58-59页 |
2.5.3 化合物[Ni(3,4-pydc)(bimp)(H_2O)]_n(5)晶体结构 | 第59-62页 |
2.5.4 化合物[Ni(3,4-pydc)(bimp)(H_2O)]_n(5)谱学特征 | 第62-64页 |
2.5.5 化合物[Ni(3,4-pydc)(bimb)_(0.5)(H_2O)_2]_n(H_2O)_n(6)晶体结构 | 第64-67页 |
2.5.6 化合物[Ni(3,4-pydc)(bimb)_(0.5)(H_2O)_2]_n(H_2O)_n(6)谱学特征 | 第67-69页 |
2.5.7 化合物[Ni(3,4-pydc)(bimt)(H_2O)]_n(H_2O)_(0.5n)(7)晶体结构 | 第69-71页 |
2.5.8 化合物[Ni(3,4-pydc)(bimt)(H_2O)]_n(H_2O)_(0.5n)(7)谱学特征 | 第71-73页 |
2.5.9 化合物[Ni2(3,4-pydc)_2(bimt)_2]_n·(H_2O)_(5n)(8)晶体结构 | 第73-76页 |
2.5.10 化合物[Ni2(3,4-pydc)_2(bimt)_2]_n·(H_2O)_(5n)(8)谱学特征 | 第76-79页 |
2.6 小结 | 第79-82页 |
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2-84页 |
3.1 本论文工作总结 | 第82-83页 |
3.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| 第83页 |
3.3 创新点 | 第83-84页 |
附录 | 第84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1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118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-12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22-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