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9页 |
第零章 绪论 | 第9-37页 |
0.1 Ziegler-Natta催化剂 | 第9-10页 |
0.2 茂金属催化剂 | 第10页 |
0.3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| 第10-35页 |
0.3.1 铁催化剂 | 第11-12页 |
0.3.2 钴催化剂 | 第12-14页 |
0.3.3 铜催化剂 | 第14-16页 |
0.3.4 镍催化剂 | 第16-29页 |
0.3.5 钯催化剂 | 第29-35页 |
0.4 课题的提出、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5-37页 |
第一章 实验部分 | 第37-39页 |
1.1 试剂与纯化 | 第37-38页 |
1.2 测试方法和仪器 | 第38页 |
1.3 降冰片烯聚合活性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第二章 [N,O]型钴、铜、钯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| 第39-67页 |
2.1 前言 | 第39页 |
2.2 [N,O]型钴、铜、钯系列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 | 第39-46页 |
2.2.1 双齿[N,O]配体的合成 | 第40-42页 |
2.2.2 [N,O]型配合物的合成 | 第42-46页 |
2.3 结构分析 | 第46-65页 |
2.3.1 配体结构分析 | 第47-51页 |
2.3.2 配合物1-7的晶体结构分析 | 第51-6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三章 苯氧基亚胺镍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| 第67-79页 |
3.1 前言 | 第67页 |
3.2 苯氧基亚胺镍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 | 第67-70页 |
3.2.1 苯氧基亚胺配体的合成 | 第67-68页 |
3.2.2 苯氧基亚胺镍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 | 第68-70页 |
3.3 结构分析 | 第70-78页 |
3.3.1 配体结构分析 | 第70-73页 |
3.3.2 配合物8和配合物9结构分析 | 第73-7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四章 [N,O]型钻、镍、铜、钯配合物催化降冰片烯聚合的研究 | 第79-93页 |
4.1 前言 | 第79-80页 |
4.2 降冰片烯乙烯基加成聚合研究 | 第80-88页 |
4.2.1 MAO浓度对降冰片烯聚合的影响 | 第81-83页 |
4.2.2 聚合温度对降冰片烯聚合的影响 | 第83-84页 |
4.2.3 单体浓度对降冰片烯聚合的影响 | 第84-86页 |
4.2.4 聚合时间对降冰片烯聚合的影响 | 第86-88页 |
4.3 聚合物(PNB)的结构表征 | 第88-91页 |
4.3.1 聚降冰片烯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88-89页 |
4.3.2 聚降冰片烯的XRD分析 | 第89-90页 |
4.3.3 聚降冰片烯的热重分析 | 第90-91页 |
4.3.4 聚降冰片烯的SEM分析 | 第9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1-93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93-95页 |
附录1 | 第95-103页 |
附录2 | 第103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1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115-117页 |
致谢 | 第117-11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19-1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