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口腔科学论文--口腔颌面部外科学论文--口腔颌面部整形外科学论文

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唇腭裂正畸诊断与治疗

摘要第6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符号说明第14-15页
绪论第15-17页
第一部分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唇腭裂新生儿术前鼻-牙槽骨塑形治疗第17-54页
    1 历史文献回顾第17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唇腭裂致颜面畸形的机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唇腭裂序列治疗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唇腭裂术前矫治技术的沿革与进展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唇腭裂新生儿术前鼻-牙槽骨塑形治疗第24-26页
    2 病例和方法第26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病例资料收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唇腭裂新生儿上颌牙槽印模的制取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唇腭裂新生儿上颌牙槽三维数字化建模和 CAD-NAM 治疗设计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唇腭裂新生儿上颌牙槽石膏模型的修整和激光三维扫描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唇腭裂新生儿上颌牙槽三维数字化建模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CAD-NAM 的治疗设计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 CAD-NAM 矫治器的个体化定制和临床矫治流程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NAM 治疗对单侧唇腭裂病例上颌牙槽突塑形效果的评价第34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 形态学评价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 测量标记点、标记线和测量指标的设定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 统计学分析第38-43页
    3 结果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临床观测的直观塑形效果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统计学分析结果第43-44页
    4 讨论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 逆向工程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 CAD-NAM 能够优化传统术前矫治的操作过程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 CAD-NAM 的疗效评价体系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 CAD-NAM 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前瞻第50-51页
    5 结论第51-52页
    6 典型病例第52-54页
第二部分 基于立体照相的唇腭裂面部软组织三维形态分析第54-86页
    1 历史文献回顾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唇腭裂致颜面软组织形态畸形的特点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唇腭裂修复术对颜面软组织形态的影响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1.3 颜面软组织形态分析的探索和进展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1.4 基于立体照相技术的颜面对称性评价第59-61页
    2 病例和方法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病例资料收集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颜面软组织的三维立体照相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3 颜面软组织三维数字模型的构建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2.4 颜面软组织形态测量标记点和测量指标的选择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 测量标记点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 测量指标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统计学分析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2.6 单侧唇腭裂术后患者颜面软组织对称性的镜像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3 结果第68-78页
    4 讨论第78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1 颜面不对称的影响因素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唇腭裂导致的颜面不对称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 唇腭裂术后患者颜面软组织对称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 基于颜面软组织三维数字模型线距和角度指标的分析评价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 左右半侧颜面距离映射图的分析评价第84页
    5 结论第84-86页
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第86-88页
参考文献第88-96页
附录 1第96-101页
附录 2第101-106页
附录 3第106-11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5-116页
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6-117页
致谢第117-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氧化钛纳米管涂层的构建、改性、抗菌及骨整合性能研究
下一篇:非平衡等离子体对感染根管细菌生物膜影响的实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