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22页 |
1.1 餐厨垃圾及污泥处理现状分析 | 第9-12页 |
1.1.1 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特性及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1.2 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主要处理技术 | 第10-12页 |
1.2 厌氧发酵技术在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中的应用 | 第12-19页 |
1.2.1 共发酵技术极其优势 | 第12-14页 |
1.2.2 高效稳定地回收甲烷的主要技术措施 | 第14-19页 |
1.3 论文框架结构 | 第19-22页 |
1.3.1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3.2 课题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3.3 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2 试验研究方法 | 第22-26页 |
2.1 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中温共发酵连续实验 | 第22-23页 |
2.1.1 实验装置和材料 | 第22-23页 |
2.1.2 实验方法 | 第23页 |
2.2 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中温共发酵动力学及比SMA实验 | 第23-24页 |
2.2.1 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中温共发酵负荷冲击实验 | 第23-24页 |
2.2.2 乙酸和丙酸动力学特性实验 | 第24页 |
2.3 分析方法 | 第24-26页 |
2.3.1 物化指标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3.2 动力学解析 | 第25-26页 |
3 进料频率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 | 第26-40页 |
3.1 引言 | 第26页 |
3.2 对产气过程的影响 | 第26-30页 |
3.2.1 产气量的变化 | 第26-28页 |
3.2.2 气组的变化 | 第28-30页 |
3.3 对有机酸积累的影响 | 第30-35页 |
3.3.1 VFA的积累特性 | 第30-32页 |
3.3.2 p H及碱度变化特性 | 第32-35页 |
3.4 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 | 第35-39页 |
3.4.1 TS、VS去除率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4.2 甲烷产率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4 进料频率对有机物降解动力学特性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| 第40-51页 |
4.1 引言 | 第40页 |
4.2 不同进料频率下的有机物降解动力学特性 | 第40-45页 |
4.2.1 产气特性 | 第40-42页 |
4.2.2 机物降解特性 | 第42-43页 |
4.2.3 VFA的积累特性 | 第43-45页 |
4.3 典型VFA的降解动力学特性变化及对反应器运行过程的影响 | 第45-49页 |
4.3.1 典型VFA的产甲烷特性 | 第45-48页 |
4.3.2 典型VFA降解特性对反应器运行过程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5 结论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61页 |
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1页 |